清末民初汲县绅士群体作用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绅士是一个具有独特社会地位和功能的社会群体,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特权。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绅士阶层的传统机体逐渐发生分化和转型,并渐趋衰落和消亡。在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经历了困顿与迷茫之后,中国绅士的主流部分以其历史责任感与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率先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展开了救国救民的实践。 本课题选取汲县近80余名绅士在近代的探索为个案进行研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他们身上所显示的群体性、主动性,具有全国普遍性;一是在全国绅士普遍劣质化的同时,汲县绅士却出现了弱势劣质化,具有特殊性。这近80余名绅士在文化教育上群策群力办学社、设学堂、辑书编报纸,以启迪民智;在实业方面以绵薄之力开展办纱厂、组建垦植社、收回利权等活动,以达到“实业救国”之目的;在面对家乡父老时,他们热衷于地方慈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又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也引领了地方社会风尚。 总之,清末民初,在政府控制力衰退、社会动荡不安时,近80余名汲县绅士仍不忘自己千年“官民中介”的身份,在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革命的不彻底性,使得他们的付出大多付之东流。
其他文献
在纸张成为文字记录载体以前,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东亚地区,普遍采用竹木简牍记录文字,这种书写方式于公元前1世纪己普及到朝鲜半岛南端,再经由朝鲜半岛传入到日本的时间不会晚
黑龙江地区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山高林密,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因此,尽管是历朝历代的边疆要地,然而社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清朝前期,随着满族政权的兴起,逐步完成了对
阿富汗(全称为“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民族众多,派别林立,特别是随着外国势力的介入,国内的局势动荡不安,从而影响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安全。研究阿富汗社会文化变迁和民族构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