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表型选择或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建立快、慢羽品系是在鸡育种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前人研究表明快、慢羽品系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且因品种而异。北京油鸡是我国重要地方鸡品种,但鲜见关于其快慢羽特征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选用北京油鸡纯系,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鸡在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北京油鸡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北京油鸡快、慢羽分组表型和分子鉴定及亚群比例。出雏时,按照北京油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羽长差值鉴别公母,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并通过双重PCR法进一步进行分子鉴定。依据表型跟踪观测羽毛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快羽母鸡占母鸡总数的25%;慢羽占75%,快羽公鸡占公鸡总数的11.6%,慢羽公鸡占88.4%,慢羽又以倒长型(M2)为主,有少量等长型(M1)和未长型(M3)。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7日龄前随着日龄增加,慢羽鸡与快羽鸡羽长差值逐步增加,说明该时期内仍可通过羽长特征分辨快、慢羽个体。21日龄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无显著差异,但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2.不同羽型北京油鸡母鸡生产性能的比较。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同慢羽鸡相比,快羽平均体开产日龄显著提前10天(P<0.05),但43周产蛋数快羽鸡低于慢羽鸡4枚蛋(P<0.05)。除了快羽蛋形指数高于慢羽0.04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3.不同羽型北京油鸡母鸡生产性能的比较。0~18周北京油鸡快、慢羽公鸡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2周龄北京油鸡慢羽公鸡精子密度显著高于快羽鸡0.9亿·m L-1(P<0.05),因此22周龄慢羽公鸡精液品质总体优于快羽。但是后期,特别是43周后的快羽鸡和慢羽鸡的精液品质差异较小,47周龄时快羽鸡和慢羽鸡的常规精液品质无差异,但快羽公鸡精子直线性显著高于慢羽3.71(P<0.05),直线速率有高于慢羽鸡精子的趋势(P=0.06),这可能是快羽公鸡的受精率亦高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繁殖性能上有一定差异,需要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有所差异化。快慢羽基因对相关性状的影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