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成效研究 ——来自A公司的案例分析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舞弊等事件时有发生。如伊利高管非法挪用公款、肆意罢免独立董事事件,雅百特通过关联交易虚增6亿收入的财务造假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有力证明了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可以使企业永葆生命力。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互联网、智能软件和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逆转的驱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以此实现数据的统一和共享,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2019年9月,北京召开了题为“数字时代的内部控制”的专题研讨会,探索了互联网、大数据给内部控制带来的新变革、新方法及新运用。不可否认,当下互联网技术、云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有助于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利用不当也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的效率。因此,如何恰当地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当下很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发现以往学者将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结合的研究不多,以案例方式呈现的更少。因此本文的贡献就在于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搭建基础理论框架,并通过案例研究法,以A电器公司为例,从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活动、控制监督、信息系统与沟通五个方面阐述其如何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结合,并分析研究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带来的成效,包括财务效应和内部控制指数表现。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信息化改进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都有了提高;通过横向对比发信息化改进后,2012-2018年A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高于同行业,各项财务指标也高于行业平均值。接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去探讨信息化在内部控制中的成效。不仅补充丰富了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缺乏、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等问题。如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业专业化和高级化发展。因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专业化发展以及提高规模效应等方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央银行前瞻指引的作用及传导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文献集中于研究中央银行前瞻指引对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市场等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事实上,中央银行前瞻指引能够影响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具体的影响渠道或传导机制如何,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投资是微观主体——企业的重要经济行为,而企业家信心又是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企业家信心这一主观因素入手,从企业家信心分解角度(经济基本面信心和动物精神)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已得到资本市场利益相关方的广泛认可。然而,通过整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处罚文书发现,有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屡次被处罚,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具有较大规模和良好声誉的瑞华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均在处罚名单中,其中瑞华两年受到三次处罚,立信三年受到四次处罚。对于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多次受到证监会的处罚,不禁引发思考:多次审计失败的出现难道真的是偶发事件吗?由
当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深水期。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战略以便更好应对风险、提高竞争力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合理的战略选择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经营。而不恰当的战略选择会破坏企业价值,甚至导致企业破产风险急剧上升。投资效率是衡量企业投资决策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一直是公司治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
今日之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是司法改革的必然结果。立法上我国肯定电子数据的独立证据地位,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案件数量越来越多,但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仍旧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数据的相关立法规范是笼统而又零散的,致使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电子数据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本文采取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电子数据认证的立法、制度以及司法实践三
随着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影响,公益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衍生出新的集资渠道——公益众筹。公益众筹是一种新型的公益参与模式,即项目发起者借助互联网面向大量社会个体发起资金捐赠和时间捐赠的活动,而潜在支持者参与公益众筹项目不求任何的物质或资金回报。公益众筹的实质是“公益+众筹”形式,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传统慈善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的公益众筹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目前面临社会公众参与意愿不强、项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伴随家庭规模的日渐缩小,家庭赡养行为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文正是在基本养老保险不断完善、代际关系出现转变的背景下,基于双向代际传递视角,考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状态影响赡养行为的机制和效应,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提升赡养水平设计对策思路。本文由代际支持理论出发,首先从收入效应和时间效应两条路径剖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状态影响家庭赡养行为的机制,依托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消费升级与信用体系建设都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趋势显著,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健康消费品质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如何促进消费升级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如今市场上对信用消费的火热需求已经成为消费升级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但当前仍存在消费品质保障依旧不能随着消费体量的增长而有较大的改善,消费供给不能完全适
随着定位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规模日益提高,对大规模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索性分析,能够有效发现数据中存在的空间关系、模式与趋势。然而,地理空间数据的规模日益增加,结构日趋复杂,为数据的探索性分析提高难度,特别是在地统计、时空数据挖掘与可视分析领域。散点图,作为常用的地理空间点数据可视化技术,在面对大规模地理空间数据时,通常受到算法复杂度、屏幕分辨率以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组织中“被加班”、“被奉献”等现象日益严重。此时,员工由于感受到来自主体、客体及环境的压力不得已而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即强制性公民行为。己有研究表明,强制性公民行为会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导致员工不良工作行为,影响组织发展。员工建言行为能够带来促进组织发展的各种知识、观点和想法,被认为是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然而事实上,在组织中普遍存在员工沉默现象。那么在当前的企业组织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