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胺膦配体在酮及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对称催化研究中,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详细研究了自行设计合成的手性胺膦配体在酮及亚胺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首先,设计合成新型手性多齿胺膦配体,并对其进行核磁、高分辨质谱分析;其次考察了一系列手性胺膦配体在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其中手性多齿胺膦配体PN4H6与廉价易得、安全无毒的铁络合物原位生成的催化体系能高对映选择性地催化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获得产物手性醇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6% ee。此外,还首次将该类胺膦配体用于亚胺的转移氢化及直接还原胺化反应中,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产物胺的收率高达88%。  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设计合成新型手性多齿胺膦配体P3(NH)4,并对于其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进一步将该配体与IrCl(CO)(PPh3)2原位生成的催化体系应用至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获得高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其转化率最高达99%,对映选择性高达99% ee。  2.将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合成的手性大环胺膦配体(R,R,R,R)-CyP2(NH)4与铱络合物原位生成的催化体系应用于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考察添加剂、碱量、温度等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寻找最优条件,并将其拓展应用于多种底物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转化率高达96%,对映选择性最高达到95% ee。  3.从廉价易得、绿色环保的铁络合物出发,我们开展了其与手性多齿胺膦配体(R,R,R,R)-PN4H6原位生成的催化体系在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考察温度、添加剂等影响因素,探索最优的反应条件,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包括芳香酮、杂芳酮和脂肪酮在内二十多种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得到高达96% ee的对映选择性。  4.首次将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合成的一系列手性胺膦配体拓展应用于亚胺的转移氢化及还原胺化反应中。对于亚胺的转移氢化反应,以甲醇作为溶剂,HCOOH/Et3N作为氢源,产物胺的收率达到88%;对于直接还原胺化反应,以水作为溶剂,HCOOH/HCOONa作为氢源,获得43%产率。研究表明,我们开发的手性胺膦配体能广泛用于多种类型的催化反应。
其他文献
该论文采用反乳液双相聚合方法,合成能够在水中崩解的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即将苯乙烯等非水溶型单体、丙烯酸盐等水溶型单体的水溶液、W/O型乳化剂及引发剂等配成反相乳液,
该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tended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EXAFS)研究低浓度稀土掺杂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方法(荧光和吸收)研究
该论文合成了以下四种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1]O,O-二异丙基硫代磷酸酯合镍(Ⅱ),[2]双(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邻菲咯啉合镍(Ⅱ), [3]双(O,O-二苯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六咪
该文用不同羟值的聚乙烯醇缩丁醛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反应合成了两种能够互相反应的官能团同在一个链段上的大分子,形成了含有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的交联聚合体系,合成
本学位论文主要针对Pt-PANI-TiO2和MoO3-x-TiO2复合催化剂上CO2光催化还原反应,从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催化性能、结构表征和反应机理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和讨论。  论文第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环境友好的土壤污染治理途径,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只有寻找到更多合适的超
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聚并苯的制备及改性的研究,第二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法AM1对聚并苯及改性聚并苯进行了理论化学研究.在锂离子电池聚并
该文设计合成了两类双氮配体:手性联萘-(口恶)唑啉配体(S,S)-1a-c和(S,R)-1a以及手性联萘-(口恶)唑啉配体(S,S)-2a-c.这两类配体都含有两种手性元素(轴手性和中心手性),它们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定量测定是生命科学、药学、食品检验及临床分析中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干扰少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