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晚清上海被迫开埠,照相机和摄影技术开始传入中国。摄影带来的视觉新浪潮不仅改变了大众传统的观看模式,还悄然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的秩序,也决定着人们对于摄影的支配与观看,从而拓宽了摄影的社会性质与功能。肖像摄影作为摄影诞生之初最主要的门类,因其保留人物相貌的属性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是我们研究解读民初视觉文化的重要内容。《图画时报》1920年创刊于上海,主编为戈公振,其“世界愈进步,事愈繁琐;有非语言所能形容者,必籍图画以明之。”(1)的办刊思想,让《图画时报》给大众带来了最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画报刊布了丰富的摄影照片,涵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完整呈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审美风格以及图像传播的发展历程。肖像照看似只呈现人物相貌,而在参与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其背后涵盖了人们众多欲望和都市想象。现代的图像视觉媒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传统的肖像画被现代的肖像照所取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观看伦理仍在影响着摄影的创作。不管是在思想与文化、技术与媒介、内容与形式及任何变换的诉求中,肖像摄影的属性不断被人们所拓宽,从而重新建构了本土肖像摄影的社会性质和审美风格。本文以《图画时报》中的肖像摄影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上海近代大都市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背景,从图像生产传播机制的变化、肖像照片的审美形式分析向肖像摄影背后的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层面过渡。通过对肖像摄影的技术、纪念、新闻、广告及艺术等方面进行的考察,深入观察、审视并思考民国时期肖像摄影背后蕴含的都市社会文化与审美风格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