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如海萤、萤火虫、水母、细菌、腰鞭毛虫、荧光鱿等,都拥有发光的能力。在这些发光生物中,由于海萤和萤火虫的发光效率较高,备受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青睐。由于海萤和萤火虫结构简单、量子产率高、对环境敏感、光稳定性好、对质子有好的选择性和可逆性等优点,常用作荧光探针材料用于细胞p H的检测。但天然氧化荧光素的发射波长较短,荧光的组织穿透性较差,易被细胞组织吸收,要扩大海萤、萤火虫的应用范围,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如海萤、萤火虫、水母、细菌、腰鞭毛虫、荧光鱿等,都拥有发光的能力。在这些发光生物中,由于海萤和萤火虫的发光效率较高,备受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青睐。由于海萤和萤火虫结构简单、量子产率高、对环境敏感、光稳定性好、对质子有好的选择性和可逆性等优点,常用作荧光探针材料用于细胞p H的检测。但天然氧化荧光素的发射波长较短,荧光的组织穿透性较差,易被细胞组织吸收,要扩大海萤、萤火虫的应用范围,必须解决它们发射波长过短的问题。并且要将它们应用于荧光探针材料检测细胞p H,还需要研究它们在生理p H条件下对p H的敏感程度。因此,本文想要设计一些能发出荧光波长较长、对p H变化敏感的氧化荧光素衍生物用于细胞p H的检测。本研究在不改变海萤和萤火虫氧化荧光素分子骨架结构的基础上,改变某些官能团进而得到一些新的氧化荧光素衍生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优化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结构、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基态和激发态解离常数(p Ka和p Ka*)。以这些结果为基础,得到一些可以发出红光且在生理条件下对p H有一定敏感程度的衍生物,这些分子可作为p H荧光探针、分子氧探针的备选材料。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无需辅助因子的海萤生物发光通常用于检测分子氧。天然的海萤氧化荧光素和大多数衍生物只能发出蓝光,这限制了海萤氧化荧光素衍生物在检测活性氧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限制,我们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荧光素衍生物:2-乙酰氨基-5-芳基-3-(对甲氧基苯基)吡嗪、2-乙酰氨基-5-芳基-3-(对三氟甲基苯基)吡嗪。结果发现,海萤氧化荧光素衍生物的发出的光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乙酰氨基-5-(反式-2,3,6,7-四氢-1H,5H-苯并[i,j]喹啉嗪-乙烯基)-3-(对-三氟甲基苯基)吡嗪(1h)可以发出红光。通过比较发射光谱和振子强度,发现C3位置的给电子基团取代使波长蓝移并提高发光效率。通过引入共轭双键,增加共轭长度,发射光谱红移,发光强度变强。除此之外,通过分析基态和激发态的相对稳定性发现,在生理p H值下,中性形式占主导地位。2、由于具有较高的生物发光效率且没有辅助因子,海萤生物发光已被开发为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但是,海萤仅能发出蓝光,而某些生物材料可能会吸收蓝光。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三个系列的荧光素衍生物,分别对海萤氧化荧光素的三个位置,C5(R1)处的3-吲哚基,C3(R2)处的3-(1-胍基)丙基和酰基部分的(S)-2-丁基(R3),用苯基、萘基和菲基进行取代。结果发现,海萤氧化荧光素衍生物可以发出紫、蓝、绿和黄光。在562nm处能观察到最大波长,其仅通过菲基的共轭作用而实现。而且,萘基在C5位的取代比苯基和菲基对发射波长有更大的影响。激发态解离常数的计算表明2-乙酰氨基-5-萘基-3-萘并吡嗪(B2)可能是p H荧光探针的备选材料。3、由于萤火虫荧光量子产率高、灵敏度高且信噪比低,其在荧光探针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萤火虫的氧化荧光素有六种化学形式可以在溶液中共存。溶液中不同形式的相对稳定性增加了分析其光物理性质的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并深入了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光谱性质,我们设计并研究了六种萤火虫的氧化荧光素衍生物。各氧化荧光素衍生物分别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形式分布情况表明,对于所有萤火虫氧化荧光素衍生物而言,仅存在keto(0),keto(-1)和enol(-2)这三种形式。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分子在基态时比在激发态时酸性更强,表明它们是光碱。物种在激发态的分布表明对p H最敏感的分子是2-(6’-羟基苯并噻唑)-2,3二氢-4-羟基吡咯(Oxyan-1)和1-(5’-溴化6’羟基苯并噻唑)-2-(4-羟基噻唑)乙烯(Oxyan-4),因为它们的化学平衡由相同的三种形式组成:keto(0),keto(-1)和enol(-2)。第一个去质子化发生在酸性p H下,第二个去质子化发生在碱性p H下,单个去质子化的物质存在于更中性的p H下。这表明Oxyan-1和Oxyan-4都是p H荧光探针的良好候选者。对水中发射光谱的详尽分析表明,萤火虫氧化荧光素衍生物能够发出的光有近红外光和紫外可见光。
其他文献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只含有单一核酸。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传统抗生素疗法在对抗耐药性细菌已经收效甚微,而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抗菌剂有望在治疗细菌性感染上替代抗生素。本文从广西富凤鸡场中的感病种蛋鸡中分离鉴定得到了26株志贺氏菌,通过以相同浓度,将云南黄羽肉鸡作为实验动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结
肾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癌症总数的3%,并且因为起病隐匿,出现症状时候已经是中晚期,因此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不良习惯(如吸烟和熬夜)的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尽管近年来临床对于肾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包括多种靶点药物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肾癌患者,但是不良的预后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仍然是治疗效果的巨大阻碍。因此,探索肾癌在分
随着医用材料的发展,生物陶瓷材料作为一种骨修复支架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羟基磷灰石晶须作为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的一类,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骨诱导性而备受关注。但是,传统的羟基磷灰石晶须由于没有抗菌性能使其在作为骨支架材料时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在骨科手术中,经常因细菌感染问题而导致患者手术后续恢复困难甚至造成手术失败。研究表明,一些金属离子和纳米粒子,如银离子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具有较强的广谱抗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但运输方式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结构不平衡,不合理制约着货运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货运领域,公路承担了过多的大宗货物运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畅,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多式联运作为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抓手。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以及多式联运对提高综合运输效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人口老龄化所形成的社会问题不仅对全球,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峻,与之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显著。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类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Tau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神经纤维缠结、神经递质(例如乙酰胆碱)水平的严重下降、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神经元细胞炎症、神经细
现已投入大规模商业化运用的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NMs)和抗生素(Antibiotic)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能大量进入污水,并经污水管网收集,汇流和富集到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工艺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与氧氟沙星(Ofloxacin,OFL)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暴露在MWCNTs、M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可以通过分泌多种促肿瘤效应因子以旁分泌方式调控包括肿瘤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已成为人们研究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方向。目前,p53以及突变p53在CAFs激活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p53N236S(纯合突变为p53S/S,人类中为p53N239S,以下简称p53S),是发生在p53第七号外
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多尺度或多级设计,在材料内部引入一种或多种微观梯度结构,避免了由于特征长度突变带来的性能突变,可以有效克服金属强度和韧性的失配问题。如何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获得强度与塑性的理想配合?这是金属材料领域研究者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论文采用单槽恒流模式电沉积技术制备两个类型的异构镍材料:TypeⅠ类型样品:具有层状区域和不具有层状区域交替的微观结
随着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复合材料受到了持续关注,其中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利用咖啡壳粉增强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探索采用多尺度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同时使用三种不同的乙烯基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对咖啡壳粉进行表面改性,增强材料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本研究首先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