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支气管上皮细胞GCLC基因调控区AP-2元件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氧化应激是许多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人体内重要的保护性抗氧化物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是体内合成GSH的限速酶,其由催化亚单位(GCLC)和调节亚单位(GCLM)组成。GCLC含有γ-GCS所有底物的结合位点和所有的催化亚基,故具有γ-GCS所有的催化活性。因此,GCLC基因表达水平将很大程度影响体内GSH的含量。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通过转录因子分析软件分析发现,人GCLC基因上游-790~-766区域内有AP-2转录调控元件与NF-κB转录调控元件。本实验将对AP-2(-784~-770)结合元件及NF-κB(-790~-785)结合元件的转录调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了解GSH的变化机制。目的分析人GCLC基因上游-790~-766区域内AP-2(-784~-770)元件及NF-κB(-790~-785)元件的作用,探索其可能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而部分阐明GSH水平变化的机制,为在分子生物水平阐明肺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设计四种含突变AP-2元件(-784~-770)的基因片段(-790~-766),并人工合成对应的突变探针。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实验观察突变探针是否能与核蛋白特异性结合,并用超级迁移率实验(Supershiftassay)检测突变探针是否能与转录因子AP-2和NF-κB的抗体结合。2运用重叠PCR技术对AP-2元件(-784~-770)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能表达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突变型质粒。3将野生型质粒、突变型质粒分别与内参照质粒pRL-TK共转染16HBE细胞,检测转染后虫荧光素酶活性值,以判断突变AP-2元件对人GCLC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1经过EMSA及Supershift试验筛选出其中一种含突变AP-2元件(-784~-770)的基因片段(-790~-766)能与16HBE细胞核蛋白结合,但不能与转录因子AP-2抗体结合。2经测序鉴定,突变AP-2载体符合预期设计,成功构建。3将成功构建的突变AP-2质粒与内参照质粒pRL-TK共转染16HBE细胞后检测虫荧光素酶活性值,结果发现突变AP-2(-784~-770)质粒较野生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P<0.01),说明人GCLC基因转录调控区域AP-2元件(-784~-770)具有正性转录调控功能。结论1人GCLC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90~-766bp区间内有转录因子AP-2及NF-κB的转录结合位点。2人GCLC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AP-2结合元件(-784~-770)具有正性转录调控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静脉微量泵注艾司洛尔治疗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8例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第三方支付作为适应于网络交易模式的新型支付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支付方式在网络交易环境下的诚信缺失问题,因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其已经成为了现今支付体系中的重要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ICU≥80岁危重病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44例ICU≥80岁危重病人,其中30例46次使用胺碘酮,14例18次使用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率
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制订的《橡胶行业品牌产品质量行业自律规范》,经过广泛征求业内外企业意见,现已正式发布试行。制订行业自律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自主创新、提高产品
研究快速恶性心律失常采用艾司洛尔的临床治疗成果。全部患者均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木质纤维素是最具有利用潜力的生物质资源,其生物降解产物可以用来生产多种生物产品以及渴望替代化石能源。对纤维素利用的工艺流程中,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存在于纤维素转化为可
漆酶是一种多铜氧化酶,多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编码不同活性的同工酶,参与真菌形态建成、宿主与病原互作、合成色素、应激反应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但由于漆酶家族成员众多及
加劲钢板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航空器和船舶结构,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于高层建筑,即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钢板剪力墙与未加劲的钢板剪力墙相比,能够承受一定的竖向荷载,屈曲后的
目的:探索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不同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大鼠在肺缺血再灌注时的机理。方法:把85只雄性状况良好的大鼠按随机原则分成5组(n=17):肺缺血
基于社交平台的图书话题设计以低成本能耗完成了图书销售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颠覆性转变。场景建构和价值观凝聚是图书话题设计的重要目标,故事言说、人格背书、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