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对Al-Mg-Si(-Cu)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热处理的Al-Mg-Si(-Cu)合金(6xxx系列)因其良好的成形性、高强度重量比和低成本在汽车和航空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金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会析出纳米尺度的析出相,能有效地阻碍位错的运动,强化合金。为了提高Al-Mg-Si(-Cu)合金的性能以满足生产应用的需求,有时还会添加一些其他合金元素。Sc元素被认为是铝合金中强化效果最优的元素之一。有研究发现在Al-Mg-Si(-Cu)合金中添加Sc可以带来晶粒细化、抑制再结晶等优良性能。近年来Sc对Al-Mg-Si(-Cu)合金时效析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显微硬度测试、透射电镜和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成像技术,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系统地展开了Al-Mg-Si(-Cu)-Sc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Al-Mg-Si(-Cu)-Sc合金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基体内还存在未溶解的Al3Sc第二相。Al-Mg-Si-Sc合金中第二相数量少,尺寸粗大;Al-Mg-Si-Cu-Sc合金中的Al3Sc第二相的数量多,尺寸相对更加细小。在Al3Sc第二相上可以观察到两种6xxx系析出相的异质形核:第一种是棒状相在Al3Sc第二相界面处异质形核。第二种是板条相在Al3Sc第二相界面处异质形核。前者出现在大尺寸Al3Sc第二相上,后者出现在小尺寸Al3Sc第二相上。对于Sc对Al-Mg-Si合金180℃时效下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添加Sc元素会引起Al-Mg-Si合金峰值硬度降低和热稳定性提升。Sc元素显著改变了Al-Mg-Si合金的析出序列:峰值时效阶段主要析出相为无序β"相;在过时效阶段,无序β"相会演变成β"/β’/B’/U2复合相。两种相中都有Sc原子的占据,其中无序β"相中Sc原子主要位于无序区域,在β"/β’/B’/U2复合相中Sc原子会随机占据β’和B’结构单元的Mg或者Al位点。无序β"相及复合相的形成很可能与Sc-Si原子之间强结合作用,以及Sc无法进入β"相结构中有关。Sc元素诱导的β"相关的复合相的形成是Al-Mg-Si-Sc合金热稳定性改善的主要原因。对于Sc对Al-Mg-Si-Cu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添加Sc元素可以同时改善Al-Mg-Si-Cu合金在180℃时效和在250℃(高温)时效的热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Sc的添加促进Al-Mg-Si-Cu合金中析出了大量尺寸细小的QP2板条相,且这种板条相在时效后期尺寸不易粗化,强化效果优秀。
其他文献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究,本文从湖南益阳生产的一种优质页岩陶粒入手,首先对用其配制的轻骨料混凝土进行研究,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硅灰和粉煤灰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能变化,得到了这种页岩陶粒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其在湖南省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然后将该轻骨料混凝土应用到装配整体式建筑中,提出一种预制底板是轻骨料混凝土、现浇面层是普通混凝土的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楼板,以轻骨料混凝土制作叠合楼板的
我国的西南、华南、华中到西北等地区都广泛分布着红层,各地红层的岩相不同、物理力学性质有所差异,但大多呈现抗压强度低、遇水易劣化崩解的特性,导致红层地区的工程建设以及维护成本都很高,如何有效地缓解红层软岩的崩解与劣化成为了红层区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本课题组研究发现,低表面张力的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对某些红层软岩的崩解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查明和评价其对不同红层岩类及其填料性质的影响,对红层区
21世纪以来,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因其具有的受力合理、跨度大、自重轻等特性而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单层球面网壳是一种缺陷敏感型结构,尤其是节点偏差导致的初始几何缺陷会对结构承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初始几何缺陷具有显著的随机性,考虑缺陷结构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随机稳定性分析对于保障此类结构稳定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经典的一致缺陷模态法、随机缺陷模态法以及改
石墨负极材料的实际比容量现已接近理论值,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要求,开发高性能负极材料是当前重要研究方向。在众多新型负极材料中,氧化亚硅(Si O)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资源丰富、环保等优势,成为了新一代的热点负极材料。然而,Si O因其较大的体积变化和低的导电率等缺点表现出差的循环和倍率特性,严重迟滞了它的商业化进程。本论文从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碳材料或二氧化钛(Ti O2)来对Si
近年来震后火灾结构的性能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但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研究者对于火灾发生的位置、温度分布,尤其是与火灾温度密切相关的燃烧物数量、分布、防火分区等都是根据自己的假定而并不与建筑本身的信息相关;且假定火灾位置进行火灾模拟,未将建筑内燃烧物与火灾位置进行关联,难以得出震后火灾温度场的真实分布,缺乏合理性。故本文主要探讨一种利用BIM技术的考虑非结构构件破坏的震后火灾模拟,定量评估震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家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瞄准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然而在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硅为代表的传统半导体材料在当前环境下的使用受到限制,具有高性能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芯片尺寸的不断缩小,对更加先进的加工制备技
近些年来,由于石化资源的短缺和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电动汽车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行驶里程的限制,短时间内依旧不能代替燃油汽车。这主要归咎于现商用锂离子电池较低的能量密度,所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成本低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势在必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高于现商用正极材料,极具有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潜力。然而,能量密度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缺陷问题,
钢-混凝土组合梁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具有刚度大、承载力高、抗震性能良好等特点,其中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还能同时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和经济性需求。本文研究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此组合梁的抗剪连接件是由钢筋桁架与U型钢梁内翻上翼缘焊接形成。为了探讨此类组合梁的受力性能以及增设纵向通长钢筋对组合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具体工作如下:(1)概括了国内外关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现状,并归纳组合梁的截面组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RNA,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miRNA几乎在所有生物过程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失调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已经被广泛用作肿瘤标志物。因此,发展灵敏度好、特异性强的miRNA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miRNA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或设计复杂等不足。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因其操
工程结构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结构物理特性不确定性和荷载不确定性等,因此结构响应也具备随机特性。为确保结构安全,需要进行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可靠度分析。在现有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中,矩法因其简单易解的优势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矩法的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如何求解极限状态函数的统计矩以及如何基于矩信息重构出极限状态函数的未知概率分布仍充满挑战性。具体而言,由于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难免会体现出强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