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核心城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1990年、2000年和2008年三期TM遥感影像及统计年鉴和其他相关资料,在GIS支持下,结合景观指数、景观类型动态变化度、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所划分的四个子研究区在城市扩张进程中,景观格局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1)阿镇在1990-2000年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面积大量减少,主要转化为本氏针茅杂草类群落;2000-2008年,农田面积有所增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主要占用了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和农田。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破碎化严重。
(2)康巴什1990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转出率较高,主要转化为油蒿(含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群落和农田,有873.2ha,的百里香杂草类群落转化为油蒿(含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群落,其贡献率分别为37%;2008年城市面积大幅增加,主要占用了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油蒿(含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群落和农田。景观格局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碎化严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各斑块类型间的差异减小,优势度下降,斑块形状也趋于不规则化。
(3)1990年高速公路段分布着大面积的百里香杂草类群落,农田面积也较大;到了2000年,农田面积大量减少,主要转化为百里香杂草类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油蒿(含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群落和本氏针茅杂草类群落;到2008年时,农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贡献者为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油蒿(含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群落、百里香杂草类群落、本氏针茅杂草类群落。高速公路段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破碎化严重,FN1和FN2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逐年增加;优势度下降。
(4)东胜在1990-2000年间,农田面积减少,主要转化为本氏针茅杂草类群落,还有547.1ha的面积转化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08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再度增加,主要是占用了本氏针茅杂草类群落。东胜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先曾后减,整体上看多样性和均匀性减小,优势度增加,破碎化降低。但是,仅以植被为研究对象来看,连通性受阻,植被的破碎化严重。
本文以子研究区--东胜为例进行了对影响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的分析。东胜是西部城市的代表,其发展模式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遥感数据及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东胜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国家政策因素。
针对研究区目前景观格局现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景观类型变化、年积温、降水6个生态因子对研究区的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进行了叠加分析与评价。最后借鉴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脆弱区和较脆弱区4个主体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指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优化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