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滞现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时滞系统的控制是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的重要领域。由于时滞系统的特殊性,常规的PID控制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针对纯滞后系统难以控制的问题,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纯滞后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纯滞后系统的相关定义,分析了纯滞后系统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目前针对纯滞后系统所采用的Smith控制、模糊控制、Fuzzy+Smith控制,以及预测函数控制等多种先进控制技术。分析表明,这些控制策略都能实现对时滞系统的有效控制。最后,以Fuzzy+Smith控制方案为例实现了对大纯滞后系统的有效控制,并针对一具体的纯滞后对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工程建模以获取整个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纯滞后系统的Matlab仿真分析,浙江中控JX-300X型DCS介绍,以及具体的工程试验过程。 整个工程试验基于浙江中控JX-300X型DCS系统和上海齐鑫公司生产过程实验装置构建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水塔、微型锅炉、双容容器以及管路组成,并配有大时滞的模型,具有过程控制对象真实,测量与变送器、执行机构、DCS均为工业级产品。该平台便于各类控制算法(包括先进控制算法)在与工业现场相吻合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Fuzzy+Smith控制方案是控制大纯滞后对象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的控制算法和基于浙江中控DCS提供的SCX语言所编写的控制程序,可直接应用到生产实际过程中。浙江中控JX-300X型DCS系统是目前国内流行的集散控制系统,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拓宽该DCS系统的应用领域有积极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边远站点驻地偏僻、交通不便,大电网难以覆盖,无电、缺电问题十分突出。以我站为例,目前我站的供电系统为一路外接市电,由于远距离输电线路,且投资成本高,负荷又较小,常常处于停电状态;主要供电由2 台12KW 的柴油发电机轮换工作,两组48V 的蓄电瓶作为备用和给通信设备48V 电源供电。然而柴油发电存在交通运输不方便、污染环境、影响通信设备等缺点。本单位的用电量不大,而当地的风力资源又比较丰富,利用风
随着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开关器件性能的飞速提升,不间断电源在工业、能源、运输、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课题研究的专用不间断电源是为船舶动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后备保护,当交流失电或者滑油系统故障时为它能为机组轴承等传动部件提供润滑油,防止发电机组的转子过热而损坏,因此对该不间断电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不间断电源的逆变启动环节,由BOOST变换器和三相逆变器级联组成
由于风电资源与负荷中心大多呈逆向分布的态势,偏远地区丰富的风电需要远距离大容量的传输。当输送距离达到一定长度后,通过传统直流输电外送具有明显优势。类似于汽轮机组,风电机组在紧密连接传统直流输电时,可能会引发耦合相互作用问题。如何分析这一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解决风电通过传统直流外送必须研究的课题。本论文以双馈风场、传统直流输电和等值电网相连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馈风场与传统
当前,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对飞行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飞行器能够在变化很大的飞行环境(高度、马赫数等)和执行多种任务(起降、盘旋、机动、攻击等)时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为
大规模风电并网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而风电的弱电网接入、远距离输送等新特色又会给风机的机电动态和系统的阻尼稳定性带来新的问题。建立合适的双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