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降低区域间与区域内的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提升西部的经济实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产业作为西部地区提升地区经济的主要途径,在西部地区各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大部分的西部省份都将旅游业作为本区的主导或先导产业,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匮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和旅游企业的小、散、弱、差未能将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因此在区域合作意义上通过价值链重构进一步提高西部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是西部各省区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高西部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路径选择研究的背景是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旅游合作,基本思路是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具体的合作模式和合作的路径。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逻辑起点;博弈论思想是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的主要工具;价值链理论强调旅游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竞争模式上升为知识与信息的竞争、价值的竞争和整体价值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西部地区要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就必须从价值链角度重新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产业层面和虚拟层面审视区域旅游合作;政府和企业在西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行为的理论支撑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区域旅游合作会形成具有系统性、互利性和竞合性特征的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对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租金的追求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根本动力。区域旅游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时的收益是区域旅游合作主体产生合作行为的主要动力。西部地区为了追求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已经重新构建区域旅游合作行为,但是当前,西部地区旅游合作很多问题:表现为合作力度较小,合作空间狭隘;旅游精品分割现象严重,整体合作意识不强;产品结构单一、参与性较差、回头率低。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不相称和旅游主体行为的错位与缺位。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从产业组织视角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模式和企业主导政府服务型模式。从要素组合角度研究主要有资源共享型合作模式、资源互补型合作模式和资源拉动型合作模式。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当前选择的主要合作模式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的资源互补型合作模式。在界定了国际化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路径选择概念之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国际化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路径选择的前提是明确合作主体和组建跨区域的旅游协调机构。具体的合作路径表现为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应实现适度的规划对接、真正的制度对接和高效的组织对接。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应构建跨地域市场化的旅游企业集团、构建跨地域企业间市场合作平台和构建跨地域虚拟化电子商务平台。
其他文献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认知科学目前业已发展出计算表征、联结网络和动态耦合说明等研究理论,以及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生成认知和情境认知等研究纲领。是否存在一
实践课题目:就一大型商场或超市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消费者行为并为企业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改进建议。
胜任力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阐述了胜任力以及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梳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并
<正>烧烤小吃到处有,她为何能做得这么有特色?从木炭的普通无烟烧烤到技术升级的红外线无烟环保烧烤,从烤串烤鱼的特色小吃再到秘制烤全羊的推出,从三个人两间办公室到二十多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在临床实习末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的现状,进而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
为进一步提高普通学校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建立面向所有学生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双流区义务段普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由区
工业机械臂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作为多学科融合的边沿学科,它是当今高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
国家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系统内,因此,理解系统的特点对于国家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罗伯特·杰维斯首先提出了"系统效应"的概念并指出它对战略行为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学界目前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解决纳税信用的缺失问题、建立完善的个人纳税信用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崛起对于全球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