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差距日益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西部地区,为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初,我国政府将西部大开发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发展计划。 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指的西部地区区域范围界定为12个省、区、市,即西北五省、区,西南五省、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面积6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以上,人口约3.5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西部大开发就是要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科技和教育。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资金短缺,资金外流,资本形成不足至今仍困扰着西部,巨大的资金缺口是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最大难题。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资金供应机制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当前,只有通过以下两种渠道加以解决:一方面,加大各级财政在西部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调动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本及国内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 财政投资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不能也不应成为西部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财政投资在西部开发中的功能定位为:先期的、基础性的和引导性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国经济货币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经济已由财政主导型转变为金融主导型,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依托金融市场解决西部开发中的资金供求矛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即依靠市场力量发展经济将是不可逆转的选择。同时,金融支持西部开发,通过金融市场能实现西部经营机制的转变,强化西部经济机体的质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经济良性循环与发展,金融支持西部开发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真正治本之策。因此,从全局视角考察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的支持体系中,金融支持应当居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但是,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这一主导地位和作用的发挥目前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这主要表现在: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调控存在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倾向,这种忽视地区差别的金融调控政策抑制了西部地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同时也导致西部地区信贷资金大量流向东部地区,加剧西部地区资金匾乏的状况,这非常不利于实施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西部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不仅存在数量上的落后,更存在经营观念、管理水平、运行机制、市场服务和开拓创新等质量上的落后,这使得金融支持体系显得十分脆弱、乏力:金融与经济是一种融合生长、互为联动的关系,西部地区相形见拙的经济发展水平,欠佳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影响了西部的储蓄水平,资金的积累和资本形成能力,另一方面使资金处于投入需求压力大,资金运用效率不高,运行风险大的困扰当中,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特别是追求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的商业性金融支持西部开发的热情。 可见,西部现有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模式己不能适应西部开发的需要。金融支持西部开发就要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供需研究,持续的金融创新,培育和完善西部金融市场。构建完善的功能健全的西部金融市场主要得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同时也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制定相应的倾斜性的属地化的金融调控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特别是在西部开发的初期,西部金融市场刚刚起步之时,这显得尤为重要。西部金融市场应该是开放的、复合式的,必须能体现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构建西部金融市场必须树立大金融的概念,从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多方面入手,本文重点就此提出了自己的金融政策创新建议,为西部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实现我国西部经济的超常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