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由此,推动农业资源由粗放型使用向节约型转变,以低碳节能作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取向。虽然中国农业碳排放量要少于工业等其他部门,但农业“碳减排”的正外部性亦不容小觑。一方面,农业“碳减排”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农业“碳减排”意味着高效利用农用物资和广泛采用农业废弃物处置的低碳技术。因此,极有必要从低碳约束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价中国现有农业生产率水平。问题随之而来:在低碳约束的条件下,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处于什么水平?其变化轨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省域间低碳农业生产率空间分布特征是什么?其空间差异是否存在收敛性?导致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差异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本文基于“低碳约束”和“空间计量”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关有益探索,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波动幅度大,且省域间的异质性明显,存在空间依赖性。其一,在整个样本区间内,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波动趋势呈现出“波动上升——快速下降——缓慢上升”的演变特征,其内部结构中农用物资投入占农业碳排放比例逐渐增大。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平稳-波动起伏-平稳”的运动轨迹,其增速波动幅度大。其二,农业碳排放量排在前八位的地区排放量均在1300万吨之上,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48.23%;排在后八位地区的排放量基本都在200万吨以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5.93%,形成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分布格局。其三,从莫兰散点图和LISA地图可以看出,低-低型集聚区域在扩大,整体趋势向好,但集聚效应非常有限。(2)控制个体异质性后的农业技术效率高于传统SFA估计的结果,考虑碳约束的农业TFP与无碳约束的农业TFP差额先降后升,农业TFP增长属于靠前沿技术进步的“单轮”驱动模式,有明显的阶段性且空间差异较大。其一,从农业技术非效率项中剥离地区个体效应之后,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年平均值为0.562,高于传统的SFA模型估计值。其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大俱乐部差异扩大。其二,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农业TFP与无约束的传统农业TFP差额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期间波动较大,碳约束的农业TFP从2012年开始反超无碳约束的传统TFP。碳约束下东部地区农业TFP提升较多,中、西部地区整体略有提升,幅度不大。其三,中国省域间低碳农业TFP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递减的趋势,分布格局明朗。中国低碳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4.31%,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贡献了 6.85%,是低碳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四,低碳农业TFP增长与中国农业发展阶段基本吻合,在样本周期内,中国低碳农业TFP增长经历了三大阶段:下降停滞阶段、恢复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其五,农业技术效率和低碳农业TFP增长率存在空间相关性,两者之间空间关联效应波动较大,未能协同发展。(3)全国以及三大俱乐部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不存在全局性的共同收敛趋势,但区域内部存在随机收敛俱乐部;中国区域内部农业技术效率状态转移受区域背景的影响。其一,各个省份的农业生产率朝着自身均衡稳态水平不断趋近,但区域内追赶效应的速度存在差异。其二,由CA分析的结论可知,并不存在全局性的共同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均存在稳定的随机收敛俱乐部。其三,通过核密度曲线发现,低碳约束下的农业技术效率整体呈现出收敛之势,但下滑明显。低碳农业TFP增长的集聚趋势进一步加强,向高值集聚的趋势较为明显。其四,各省份的农业技术效率状态转移的概率较小,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现象。中国农业技术效率演变受到区域条件的影响,样本中低水平农业生产率的省份更容易积聚,由此形成的“落后型俱乐部”有扩大的趋势。(4)地理空间因素是影响低碳农业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三大俱乐部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一,随着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日渐完善,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逐渐增强,邻近地区低碳农业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越来越强。其二,现阶段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农业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处于倒“U”型的右半段,而总效应处于倒“U”型的左半段。其三,农村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造成本省和邻近省低碳农业生产率下降;农村价格政策对本省低碳农业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而对邻省农业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开放度提升和种植业比重加大却在导致本省低碳农业生产率下降的同时促进了邻近省份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其四,影响低碳农业生产率的各因素在全国和三大俱乐部之间有着不同的显著性和作用大小。综上,与已有文献比较,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为:其一,新的视角。本文从低碳约束和空间计量两个视角对农业生产率的研究进行了拓展,而且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其二,新的方法。采用固定效应的SFA-Malmquist模型对原有的农业生产率估算以及分解方法进行拓展,形成了新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运用验证性分析方法(Confirtimative Analysis,CA)检验了全局以及俱乐部随机收敛性,运用加权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了低碳农业生产率长期演进趋势和动态变化,同时在β收敛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加入了空间地理因素。其三,新的结论。由于测算中考虑了个体异质性,因而得出了新的低碳农业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DubinModel,SDM)考虑了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包含了空间交互效应的大小。在随机收敛性分析中得出了更具体的收敛俱乐部,在增长动态分布中考虑了区域背景对低碳农业生产率转移状态的趋向以及俱乐部动态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