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不同搬移速率下,血清骨钙素(血清OC)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作为骨搬移过程中监测骨成熟度指标的临床价值。材料方法:选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并制作右胫骨骨搬移动物模型。在5天潜伏期后,A组以0.5mm/d速率行右胫骨骨搬移术,B组以1.0mm/d速率行骨搬移术,C组以1.5mm/d速率行骨搬移术。A、B、C三组搬移长度均为30mm,在搬移期结束后进入30天固化期。各组于术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搬移速率下,血清骨钙素(血清OC)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作为骨搬移过程中监测骨成熟度指标的临床价值。材料方法:选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并制作右胫骨骨搬移动物模型。在5天潜伏期后,A组以0.5mm/d速率行右胫骨骨搬移术,B组以1.0mm/d速率行骨搬移术,C组以1.5mm/d速率行骨搬移术。A、B、C三组搬移长度均为30mm,在搬移期结束后进入30天固化期。各组于术前、潜伏期第5天、骨搬移期间断检测5次(搬移长度达6mm、12mm、18mm、24mm、30mm时间点)、固化期每10天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OC表达水平,拍摄右胫骨X线平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搬移间隙区骨密度(BMD)及骨矿含量(BMC)评价骨形成情况并于搬移延长6mm,30mm及固化期第30天将各组分别处死1只并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A组(0.5mm/d)骨搬移间隙区提前出现骨联合,骨组织成熟度最高。B组(1.0mm/d)搬移效果最佳,既能无阻力达到预期搬移长度,固化期又能实现相对有效的新骨形成。C组(1.5mm/d)的骨组织成熟度最低并出现骨不连现象。A组(0.5mm/d)血清OC高峰出现在搬移前中期,并缓缓下降。B组(1.0mm/d)血清OC在搬移期缓慢增加并在固化期增长较快。C组(1.5mm/d)整体血清OC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搬移过程中骨形成质量受骨搬移速率的影响,搬移速率越快,成骨效果越差;搬移速率较慢时则会导致骨搬移间隙区提前愈合。同时血清OC受骨搬移速率影响。搬移速率较低时,血清OC在搬移前期增加较快。搬移速率适当时,血清OC在搬移期缓慢增加而固化期增长较快。搬移速率较快时,整体血清OC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胰岛素(Insulin,INS)对下颌骨代谢的影响,研究ART和INS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大鼠下颌骨代谢的影响,探讨两者联合用药是否能够有效防治1型糖尿病大鼠的骨代谢异常。方法:将50只4周龄,体重200±20g,健康雄性SD大鼠,从中随机选取40只大鼠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稀释的链脲佐菌素(60mg/kg)以构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另10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交通运输业及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户外活动的增加,致使复杂性、开放性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感染性骨缺损是开放性骨折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可导致骨组织结构破坏,感染经久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缺损的愈合是治疗的重中之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应用骨搬移手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取得了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攻击目标主要是关节滑膜组织,其病理特点是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逐渐发展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骨骼重塑失调,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及多系统损伤。病变具有持续性、反复发作等特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或关节滑液中存在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及
目的:检测追赶生长的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肝脏组织中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s 6,LRP6)、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
目的: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又被称为牵引成骨或骨痂延长术,其过程为对目标骨进行低能量截骨术,后对带血管蒂的骨块施加持续的牵张力,最终可见牵张间隙中有新骨形成。这是一种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除了骨的新生,血管的新生与生成过程对于牵张成骨技术的成功同样必不可少。此外,牵张成骨的新骨生成速率可达儿童期自然生长率的4~6倍,这可能是牵张成骨引起的局部返祖现象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STBI(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从Wnt/β-catenin(β-连接蛋白)信号通路探讨DG(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甘草酸二铵)对STBI大鼠中枢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级别为SPF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STBI模型组、神经节苷
目的旨在探究四次跨膜蛋白1(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 member 1,TM4SF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尝试明确其与NSCLC病人临床病理表征内在的联系。搭建过表达TM4SF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其转染肺癌A549细胞,探讨其与肺癌细胞A549迁移功能的产生的作用及在肺癌A549细胞株
研究背景和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期女性雌激素迅速下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显著增加,而成骨细胞活性却未相应增加,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而引起的。目前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因其疗效有限,且存在各种不同的副作用,因此研发既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药物以治疗骨质疏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中国特色中草药单体属于天然活性产物,其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天然植物来源的高分子多糖瓜尔胶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软骨方向分化的作用以及体内修复软骨组织缺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第一部分方法:对瓜尔胶(GG,guar gum)原料进行可光固化化学改性以及相关物化表征:将瓜尔胶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水浴加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以后加入甲基丙烯酸酐(MAA,methacrylic anhydride)进行化学改性,最终反应产物经透析、纯化
背景: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或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感染。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最新报告,2019年全世界约有4.63亿的糖尿病患者(20-79岁),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约占4.63亿人中的1/4(1.164亿)。据估计,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