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整理江西省名中医郭红飞辨治肺癌的用药经验,进而更好的传承其临床诊疗思维及理念,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郭红飞主任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治疗的肺癌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以建立数据库。采用系统相关分析功能,挖掘出数据中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等。全部结果由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整理江西省名中医郭红飞辨治肺癌的用药经验,进而更好的传承其临床诊疗思维及理念,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郭红飞主任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治疗的肺癌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以建立数据库。采用系统相关分析功能,挖掘出数据中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等。全部结果由导师楚瑞阁进行校审,结合临床实践,综合分析郭主任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结果:1.在160例肺癌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65.46岁,总体来说,以51-60岁、61-70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要就诊年龄。其中男性117例,占71.13%,女性43例,占28.87%,男女比例为2.72:1。2.根据病理类型分布记录,腺癌患者人数最多为71.86%;鳞癌患者为23.75%;小细胞肺癌患者为4.34%。根据既往治疗记录,有手术史患者为3.75%;无手术史患者为86.25%;有化疗史患者为28.13%;无化疗史患为71.87%;有放疗史患者为8.75%;无放疗史患者为91.25%;有靶向治疗史患者为17.5%;无靶向治疗史患者为82.5%。3.根据肺癌患者中医症状的统计,本病中以纳少(76.86%)、咳嗽不畅(70.63%)、胸闷(70.00%)、夜寐差(60.63%)、乏力(45.00%)、干咳(25.63%)、咯痰稀薄(23.75%)、胸痛(20.63%)、潮热盗汗(18.13%)、咯痰不爽(18.13%)等为主要症状。4.通过对舌象、脉象进行分析,舌象中舌暗红有瘀点(28.75%)、舌淡红(25.63%)、苔白腻(24.38%)、舌淡胖(23.13%)、苔白干(22.50%)出现的频率较高;脉象中脉弦滑(23.75%)、脉细数(20.63%)、脉细(15.00%)、脉濡(11.88%)、脉细弱(6.25%)、脉滑(5.63%)出现的频率较高。5.根据证候统计排序依次为:肺郁痰瘀证(30.00%)、气阴两虚证(25.63%)、脾虚痰湿证(23.12%)、阴虚痰热证(21.25%)。6.根据郭主任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的处方,共涉及120种中药,用药频次3073次。出现频次≥30的中药分别是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干姜、熟地黄、甘草、浙贝母、白芥子、麻黄、金银花、陈皮、蒲公英、白术、淫羊藿、太子参、党参、桔梗、当归、五味子、山药、麦冬、砂仁、龙葵、白芍、炒白术、款冬花、山茱萸、苦杏仁、炒白扁豆、补骨脂、山慈菇、制黄精、柴胡。7.通过对药物功效进行频数分析,得到排名前五的为补虚类(33.60%)、清热类(17.12%)、化痰止咳平喘类(11.27%)、解表类(8.56%)、利水渗湿类(6.81%)。根据药物四气的频率分析,发现用药以温性为主(42.21%),其次是寒、热、凉药;通过对药物五味频率分析得到,发现其主要以甘味(35.38%)为主,其次为苦、酸、咸味药;根据药物归经频率的统计分析,药物主要属于肺经,其次为脾经、肾经、肝经、心经、胃经、膀胱经等。8.依据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跟师学习,得出45个常用药对及5个聚类核心方。结论:本研究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体现了郭红飞主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及临证遣方理念。郭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肺癌患者辨证分型以肺郁痰瘀型及气阴两虚型为主,强调以“扶正祛邪”为治则,重视肺脾肾同治。临床多用补肺消积汤益气养阴,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以补肺气,辅以化痰祛瘀、补肾培元之法,印证了肺癌久病入络、痰瘀毒互结的病理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运用化瘀通络愈疡汤联合热敏灸与西药胃四联进行对比,观察化瘀通络愈疡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胃络瘀阻型消化性溃疡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临床依据,开拓了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新途径和新角度。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胃络瘀阻型PU患者60例,后按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签署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60例AECOPD属痰瘀阻肺证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来证实应用涤痰行瘀方药联合止咳化痰穴位敷贴治疗AECOPD的优势,为“痰瘀伏肺”理论的客观性提供临床依据及具体用药。中药与腧穴相互结合起来,发挥双向治疗作用,同时与内服中药配合使用,能在人体上发挥整体协同的治疗效应,发挥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AECOPD多靶点、多层次的优势。方法:临床观察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次序,
目的:研究张氏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在江西省中医院消化病科就诊,同时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自愿参加研究的CAG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76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张氏益胃汤加减
目的:根据六经皆有表里证的观点,系统梳理太阴(肺系)里证,尝试建立一个初步较为规范的太阴(肺系)里证的诊治框架。研究方法:(1)六经辨证中,以六经为纲,对里证以虚实为目进行分类梳理(实证以病邪为主,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将寒、热、气、血等纳入其中。(2)从《中华医典》、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中,收集古今关于“表里”、“虚实”、“肺”、“太阴”的论述。通过分析和梳理“表里”、“虚实”相关的文献,理清表
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学龄前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此时他们在面对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应激事件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且,社会上关于初中生"自杀"及"校园暴力"等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人们不断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文化水平对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应对困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和慢性咳嗽或咳痰,呼吸困难为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异质性疾病。临床医生对于COPD患者多在关注白天的病情变化,夜间症状及病情进展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失眠症会明显影响COPD患者病程及预后。本课题寄希望通过研究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AECOPD并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患者睡眠品质,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肾衰方对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脂联素(APN)、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炎症因子(CRP、TNF-α)、肾功能(Scr、BUN、肾小球滤过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IMT、斑块面积)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中医病机与CKD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为肾衰方改善CKD3-4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炎症及肾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选2018年12
气虚体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由于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机体由于生命衰老、疾病损伤、形神消耗等原因容易陷入气虚体质状态。在疾病防治“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策略指引下,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气虚体质方面的养生技术方法优势,对气虚体质养生的相关技术方法做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以为气虚体质患
目的:1.通过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热经纬》等经典著作中有关伏邪理论的论述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系统的伏邪理论,为运用伏邪理论治疗肾系病证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整理导师运用伏邪理论治疗肾系病证的临证经验,为临床肾系病证的辨证与治疗丰富内容,为肾系病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以期运用伏邪理论解决一些临床的肾系疑难病证。方法:1.研读导师伏邪思想形成的源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