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与心血管病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打鼾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糖尿病的关系以及对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1998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的15组人群样本,每个人群整群抽样约1000人,其年龄范围在35-59岁,男女各半,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包括询问研究对象的打鼾情况。基线调查结束后,对其中14组研究人群进行随访(1个研究中心未参加随访研究),最长随访到2015年底。分别根据打鼾频次和打鼾声音强度对研究对象分组,其中根据打鼾频次分为4组,分别为不打鼾、有时(1-2次/周)、经常(3-5次/周)和总是打鼾(6-7次/周);根据打鼾声音强度分为不打鼾、轻度(只是比呼吸音重一点或与说话声大小差不多)、中度(比说话声大)、重度(特别大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共4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打鼾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打鼾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hinaMUCA 1998年基线共调查15573人,应答率为85.1%。横断面分析中有701人因不知道自己是否打鼾,753人拒绝抽血无血标本,8人因未测量身高、体重或腰围而被剔除。最终横断面分析共纳入14111人(其中男性为6697人,女性7414人)。另外在分析打鼾与糖尿病关系时,由于一组人群血糖测定未达到质控要求,进一步剔除该人群1058人后,共计13053人纳入打鼾与糖尿病关系的分析。基线调查结束后对其进行随访,最长随访至2015年底。剔除未参加随访的一组人群944人,10人失访,以及基线已罹患心血管病的136人,最终纳入打鼾与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发病或死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关系分析的研究对象为11963人。横断面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打鼾频次组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8.0%(不打鼾组)、28.6%(有时打鼾组)、37.3%(经常打鼾组)和40.9%(总是打鼾组),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随着打鼾频次的增加,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趋势检验P值均<0.001)。随着打鼾声音强度的增加,心血管病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值均<0.001),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8.0%(不打鼾组)、30.3%(轻度)、35.6%(中度)和43.1%(重度)。调整了年龄、性别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打鼾频次还是打鼾声音强度均与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TG血症及糖尿病)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调整城乡、教育水平、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后,打鼾频次及打鼾声音强度与上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仍呈显著正关联;进一步调整体重指数(BMI)后,打鼾频次及声音强度与高血压、高TG血症、糖尿病的关联仍有显著性。其中与不打鼾者相比,偶尔打鼾、有时打鼾和经常打鼾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23(1.11-1.37)、1.50(1.32-1.72)和1.55(1.33-1.81),趋势检验P<0.001;高血压患病风险(OR值及95%CI)在打鼾声音强度为轻、中及重度者分别为1.27(1.15-1.41)、1.46(1.28-1.68)和1.59(1.32-1.90),趋势检验P<0.001。而在进一步调整BMI后,打鼾与高TC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关联不再具有显著性(趋势检验P值均>0.05)。前瞻性分析共纳入11963人,中位随访13.9(6.7,15.1)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434(3.6%)例,包括脑卒中事件318例和冠心病事件123例。不打鼾、偶尔打鼾、有时打鼾及经常打鼾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每1000人年2.42、3.30、5.71和5.79。Cox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的(模型1)结果显示,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城乡、南北、教育水平、吸烟、饮酒(模型2)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调整超重和肥胖(模型3)、高TC血症(模型4)、高TG血症(模型5)、低HDL-C血症(模型6)或糖尿病(模型8),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但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高血压(模型7),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之间虽仍呈正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趋势检验P值=0.0867);同样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时调整超重和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9),打鼾频次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也不存在显著性。以不打鼾组为参照,有时打鼾,经常打鼾和总是打鼾组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95%CI)]分别为0.93(0.72-1.19)、1.25(0.94-1.64)和1.08(0.79-1.46),趋势检验P值=0.2800。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打鼾频次分析结果类似,其中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高血压(模型8)的结果显示,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趋势检验P值=0.0002);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时调整超重和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9),重度打鼾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虽显著增加(RR=1.41,95%CI:1.02-1.94),但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趋势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趋势检验P值=0.0673)。结论在我国中年人群中,打鼾(包括打鼾频次和打鼾声音强度)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TG血症患病风险独立正关联,打鼾与高TC血症和低HDL-C血症也呈显著的正关联,但其关联不独立于BMI。除此之外,打鼾频次及打鼾声音强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也呈显著正相关,但其关联不独立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代谢性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采用超滤、大孔树脂、凝胶过滤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对中华圆田螺肉的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体受体-γ(PPAR-γ)配体激动剂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4/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6(IL—4/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哮喘患者和
目的:1、探讨肺组织内各功能分区及各分区所代表的临床意义;2、探讨64排CT定量测量段支气管为COPD患者的诊断及分级提供依据的可行性;3.研究COPD患者肺气肿区域与肺功能的关系。
钌作为第二代氨合成催化剂,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钌系氨合成催化剂活性高,但是钌属于贵金属,成本比较高。方便并且高效的回收催化剂中的钌,对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墨化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一系列单组分K/AC、Ba/AC、Ru/AC;双组份KxRu/AC、BaxRu/AC;以及三组分KxBaRu/AC、BaxKRu/AC样品。利用N2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质谱、TG、元素分析、X
<正> 临床药学的兴起某种意义上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息息相关。50年代美国临床药学的兴起是由于氯霉素事件;60年代在英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兴起,反应停事件是一个契机;70
目的探索应用SPME+GC技术测定厌氧菌特征性代谢产物挥发性短链脂肪酸(VSCFA),建立快速拟诊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方法,并初步制定拟诊厌氧菌感染的SPME+GC检测法诊断标准。方
中国目前的外贸格局呈现出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多层次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正逐步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中国在出口贸易方面同时存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的抗病毒新药茵莲清肝颗粒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该药对急性甲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
针对城郊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新特征,通过室内模拟土培实验,研究四环素(Tetracycline,TC)胁迫下,降解菌Sphingobium sp.PHE3对长三角典型农田土壤中芘的降
游戏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应侧重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个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