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宿主植物体内,与宿主植物互惠共生,协同进化。其代谢途径特殊,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活性代谢产物,为解决某些药用植物生长缓慢、资源紧缺等引起的药源匮乏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成为发现新药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南京大学功能生物分子研究所从山麻黄茎中分离获得M. roridum IFB-LLY,从黄花蒿根部分离获得M. roridum IFB-E091,本学位论文对这两株内生真菌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了研究。IFB-LLY和IFB-E091固体发酵产物经氯仿/甲醇(v/v1:1)混合溶剂浸提数次,减压去除溶剂,分别得粗浸膏52g和38g。以1H-NMR谱和TLC示踪,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上述固体发酵产物粗浸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M. roridum IFB-LLY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11个化合物(1~11),从M. roridum IFB-E091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3个化合物(12~14)(本课题组前期已从IFB-E091中分离获得1个新单端孢霉烯大环内酯roritoxin E、2个已知甾体化合物和1个己知生物碱)。采用高分辨质谱(HR-ESI-MS).1D和2D核磁共振谱(NMR)、紫外光谱(UV)、圆二色谱(CD)等现代波谱技术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上述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1-甲氧基吩嗪(1-methoxyphenazine,1)、吩嗪-1-羧酸(1-phenazinecarboxylic acid,2)、N-methyl-1H-indole-2-carboxamaide (3)、尿嘧啶(uracil,4)、胸腺嘧啶(thymine,9)、甲基硫赭曲菌素(monomethylsulochrin,6)、ditryptophenaline (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7,8-二甲基异咯嗪(lumichrome,9)、1,3,9-三甲基尿酸(1,3,9-trimethyluric acid,10)、(5)-(-)-N-[2-(3-Hydroxy-2-oxo-2,3-dihydro-1H-indol-3-yl)-ethyl]-acetamide (12)。其中,化合物12未见文献报道,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1、13和14结构有待继续鉴定。本研究还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2、3、6、7和12进行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化合物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为40.0μg/ml (0.230μM),阳性对照顺铂的IC50值为11.5μg/ml (0.066μM)。植物内生菌M. roridum固体发酵能产生多种结构类型化学成分,如:单端孢霉烯大环内酯类、生物碱类、甾体类等,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植物内生菌M. roridum能够为药理活性筛选提供化合物来源,化学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