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α36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为潜在抑癌靶点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其发展迅速,缺乏很有效的治疗方式,预后不良,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也普遍较短,死亡率居高不下,急需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手段。雌激素受体的新亚型ERα36与常见的雌激素受体ERα66相比,具有变异的配体结合域,推测能够与更多的配体分子发生结合。目前的研究发现ERα36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ERα36表达水平在正常肝脏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而在病变的肝组织中升高,也说明ERα36可能在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研究。EGCG作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天然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但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复杂且其直接作用靶点尚未完全明确。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工作中,通过分子对接的方式发现EGCG可与ERα36结合发挥抑制作用,因此本课题即对EGCG是否可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异常表达的ERα36发挥抗肝癌的作用展开研究,这可能会为肝癌的有效精准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第一部分:ERα36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我们首先检测了几种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在肝癌细胞内的表达,根据Westernblot结果筛选出高表达ERα36的肝癌细胞系,并检测EGCG在不同水平表达ERα36的肝癌细胞系中的IC50值,初步判断ERα36的表达与EGCG抑瘤作用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所有肝癌细胞中均未检测到ERα66的表达,hcc-lm3、Huh7、SMMC7721细胞中检测到了低水平的ERβ,在L-02、Hep3B、sk-hep1、hcc-lm3、Huh7细胞中检测到了ERα36的表达,且这5种细胞所对应的IC50值分别是73.761μg/ml、50.807μg/ml、65.295μg/ml、68.376μg/ml、83.818μg/ml。在ERα36(+)的肝癌细胞中,ERα36表达水平越高,对EGCG的抑制作用越敏感。
  第二部分:EGCG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我们选用高表达ERα36的Hep3B人肝癌细胞系及人正常肝脏细胞系L-02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体内与体外进行细胞的抑制实验,进一步明确EGCG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绘制不同浓度EGCG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来观察EGC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体内实验中,以瘤体大小为开始与终止治疗的标准,持续检测不同剂量EGCG作用下,肿瘤生长速度的变化,并通过HE染色观察瘤体内的坏死情况。
  结果表明:在30μg/ml浓度下,EGCG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但没有抑制L-02的生长,也未促进L-02凋亡的发生;在60μg/ml浓度下,EGCG更显著的抑制了Hep3B细胞的增殖及原有活细胞的活性,对L-02也表现出了轻微的抑制作用,但未诱导L-02细胞发生凋亡。在体内环境下,肿瘤的生长速度随着EGCG剂量的升高逐渐减慢,且瘤体内坏死程度也随EGCG剂量的增加而加剧。
  第三部分:EGCG对ERα36(+)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探究
  在证实了EGCG的抑癌作用后,我们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在不同浓度EGCG、或EGCG处理的不同时间点,ERα36表达、定位的变化,以及相关受体、增殖相关信号分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来尝试找出EGCG抑制Hep3B细胞的具体机制。并通过检测EGCG对雌激素介导的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来明确ERα36在EGCG抑制肝癌细胞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行使的功能。
  结果表明:ERα36主要分布在胞质中,且EGCG的作用不改变其亚细胞定位;同一细胞的ERα36表达水平在低浓度EGCG作用下升高,在高浓度EGCG作用下降低;ERα36可能影响EGFR、Her-2等受体的表达,ERα36表达的升高可能导致EGFR、Her-2等受体分子表达量升高,ERα36表达的降低也会导致EGFR、Her-2等受体分子表达量降低;高浓度EGCG抑制MAPK等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同时显著诱导细胞凋亡;胞核内p-ERK表达的降低可能与细胞增殖的抑制相关,胞质内p-ERK的持续高表达可能与EGCG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凋亡相关;雌激素能削弱EGCG对细胞的抑制作用,ERα36是EGCG的作用靶点之一。
  通过上述三部分的研究,可得出下述创新性结论:
  1.ERα36是肝癌细胞中主要表达的雌激素受体亚型;
  2.EGCG的细胞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高表达ERα36的肝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同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且作用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低浓度的EGCG对L-02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高浓度EGCG对L-02稍有抑制,但不引起细胞凋亡;
  3.ERα36是EGCG发挥肝癌抑制作用的靶点之一;
  4.p-ERK在细胞核内降低、在胞质中升高可能与EGCG的抑癌作用相关;
  5.ERα36异常聚集状态的改变可能与EGCG发挥作用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确定口腔鳞状细胞癌或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与肿瘤发生率和生存结局共存相关的常见共同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3368例患者的电子病历及临床信息,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9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413例及合并两种癌症的患者18例。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方法,分别获得1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使用2.2版本SPSS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对医疗处置方案的知晓并进行同意接受的权利。详言之,即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等医疗行为时,首先要针对向患者提出的医疗处置方案,就其有关风险和其他可以考虑的措施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取得患者的同意。当前国内夕}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定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权利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具体,这是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比较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患者知情同意权进
研究背景:  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是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见的类型,它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躯体感觉异常,其发生率约为8-11%,最常见卒中部位为丘脑。新近的影像学临床研究分析显示,引起丘脑卒中后中枢痛的损伤部位在丘脑后、下、外侧核,且主要集中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脑卒中
研究背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流动”三种社会变迁的社会背景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规律的身体活动是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减少过早死亡的关键因素,但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目前国内外研究以知识宣讲或身体功能训练的形式来对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进行干预,能触发但不能维持身体活动。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
学位
研究背景:  耳聋肌张力障碍视神经病(Deafness Dystonia Optic Neuropathy,DDON)综合征,也被称为Mohr-Tranebjaerg综合征(MTS;MIM304700),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全世界至今报导有37个家族91例DDON患者。患者主要为男性,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感音性听力损伤、逐渐加重的肌张力障碍和共济失调。DDON综合征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常见急症,其定义为:72小时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及以上?1?。突发性聋有多种临床表现,如突发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等,也可伴眩晕或头晕、听觉过敏和耳周感觉异常等。基于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突发性聋的治
学位
目的:PET/CT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临床中发挥显著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18F-FDG是一种反映葡萄糖代谢的非特异性显像剂,肉芽肿性炎症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现临床广泛应用延迟采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于病灶SUV值接近诊断阈值的情况,但关于延迟采集的时间选择众说不一,但是考虑到患者需要长时间空腹的准备,原则上应该尽早进行。实验通过对wistar鼠肿瘤与炎症模型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
目的:1、 建立稳定的NOR1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系pcDNA3.1(+)/NOR1-HepG2。2、 应用大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技术,分析转染NOR1基因对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3、 探讨NOR1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 将NOR1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NOR1(实验组)和空白载体pcDNA3.1(+)
学位
肾小球系膜由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及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组成。肾小球系膜的病理改变有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细胞外基质堆积,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促使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系膜细胞为肾小球的固有细胞,在多种免疫和非免疫肾小球进行性损伤中均可观察到系膜细胞的增殖。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量的增加将显著地影响着大分子物质通过系膜区,导致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局部沉积,并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量的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是当前探讨的热点问题,对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无法得益于新辅助化疗。而既往研究认为宫颈癌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营养和代谢的通道,但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中甚少运用微血管参数检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化疗敏感性。  此外,在部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