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无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领域中,还是在教育事业层面上,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本文中的劳动教育是以1949到1989年为研究区间,力图通过梳理劳动教育产生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因素、演变历程、特征等方面,还原劳动教育在各个时期下的概貌。笔者认为,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劳动教育的“利”与“弊”,不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教育的演变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充分汲取建国40年来劳动教育的优秀理论成果,通过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时下劳动教育所存在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学术界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可谓很多,但是大部分只是将劳动教育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堆积,亦或对劳动教育的方法、劳动教育的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将劳动教育与其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些,将劳动教育置于各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进而对其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和剖析。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方法观作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之研究理念,以事实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掌握,上升到理性层面,力求贴切历史的现实实际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廓清劳动教育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劳动教育的精粹,为当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以及实践上的帮助。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劳动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述之。第二部分是写建国40年来劳动教育的探索、发展与改革,主要包括1949年-1962年,劳动教育的尝试·发展·调整;1963年-1976年,劳动教育的偏差·扩大;1977年-1989年,劳动教育的规整·失衡。第三部分是写劳动教育的特征,主要呈现改造性、现实性、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