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今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服装的外观,更注重服装的穿着舒适感,为纺织品赋予吸湿速干性能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本文对32s的全棉针织汗布进行了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使用氯化锌对棉纤维进行物理改性整理。氯化锌在水溶液中能水解成氢氧化锌,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纤维表面,增加纤维比表面积,提升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实验证明经过改性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服装的外观,更注重服装的穿着舒适感,为纺织品赋予吸湿速干性能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本文对32s的全棉针织汗布进行了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使用氯化锌对棉纤维进行物理改性整理。氯化锌在水溶液中能水解成氢氧化锌,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纤维表面,增加纤维比表面积,提升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实验证明经过改性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156mm,纬向芯吸高度128mm,水分蒸发速率0.16g/h,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得到提升。最佳工艺:浸渍温度为60℃的条件下,将棉织物在60g/L氯化锌溶液中浸渍40min,且溶液p H为5.23,对棉织物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接着对氯化锌改性后的棉织物进行吸湿速干整理,选用羧酸乙氧基化合物(鲁道夫)、聚乙二醇与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TF-630)和树脂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QD-6030)三种吸湿速干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吸湿速干整理,由单因素实验确定吸湿速干整理剂的合适用量、定型温度、定型时间。结果表明鲁道夫对棉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提升最好,整理后棉织物径向芯吸高度168mm,纬向芯吸高度142mm,水分蒸发速率0.204g/h。鲁道夫含有羧基等亲水基团,两端是截然不同的亲水聚氧乙烯链段和显疏水性的聚酯链段,能够使棉织物内外两层具有相对的亲疏水性差异提升了织物的毛细效应,含氧基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使棉织物拥有良好亲水性,水分能快速进入织物内层进行扩散提高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最佳工艺:50g/L鲁道夫吸湿速干整理剂,二浸二轧,在定型温度为170℃,定型时间90s的条件下热定型。然后将三种吸湿速干整理剂与三种不同的丙烯酸酯类拒水整理剂复配使用。目的是降低棉织物的吸湿溶胀性进一步提升棉织物的速干性能。通过对比棉织物的经纬向芯吸高度和水分蒸发速率进行表征。经实验证明鲁道夫吸湿速干整理剂与无氟类XF-5003拒水剂的复配效果最好且环保。复配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152mm,纬向芯吸高度127mm,水分蒸发速率为0.238g/h。棉织物的亲水性下降,速干性能显著提升。最佳工艺:选用4g/L的XF-5003拒水剂和5g/L的1306交联剂,二浸二轧,在定型温度180℃,定型时间90s的条件下热定型。第四,使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复配物的消臭整理剂(宾佑)对棉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硅酸盐类消臭整理剂有良好的物理吸附性能,能大量吸附寻常的臭气,而且其稳定性好,在高温定型时对其吸附性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整理后的棉织物对氨气的消臭率高达93.42%。最佳工艺:中性条件,宾佑消臭整理剂40g/L,粘合剂20g/L,二浸二轧,在温度为150℃条件下热定型80s。同时硅酸盐矿物表面具有羟基结构具有亲水性,粘合剂中含有树脂成分具有疏水性,整理后会影响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消臭整理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140mm,纬向芯吸高度117mm,水分蒸发速率达到0.245g/h。棉织物亲水性整体有小幅度下降,速干性能提升显著。最后本文探究了吸湿速干与消臭整理复合整理工艺的耐水洗性能。经过20次水洗后棉织物的蒸发速率和透湿量下降率都在10%以内,消臭率依旧维持在80%以上,依旧高于国家标准。
其他文献
船舶制造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其生产资源与加工工艺复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复杂的资源与加工工艺流程不可避免的存在随机性、动态性,对船舶加工过程资源与流程等知识的建模、更新及管理分析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聚焦在既定的生产资源以及流程上来进行建模分析,关注复杂资源与流程的表达形式,缺乏考虑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同时车间管理者对船舶车间所累积的海量加工过程信息利用也不充分,不仅增加了数
毛细辐射空调系统属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该系统温度和湿度分别由不同的系统独立控制,相比于传统的空调系统能节约不少能耗,并且能够营造更好的室内环境,这些优点使毛细辐射空调系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毛细辐射空调末端与冷热源及新风系统之间有很多的组合方式,本文使用EnergyPlus对毛细辐射末端结合不同冷热源及不同新风系统的空调系统进行全年动态能耗模拟,并对其中相对节能的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本文以某居民建
风洞换热器作为风洞的重要部件,起到降低风洞空气温度、保持风洞稳定运行的作用,风洞换热器还影响风洞的阻力损失。设计一种传热性能好且阻力损失小的换热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多流道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采用试验与数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传热和流动特性,通过优化设计得到其最佳结构参数,以期在风洞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试验研究多流道横向翅片扁管换器传热和流动性能,选用尺寸为768×420×154mm的多流
城镇化进程中,一线城市里高密建筑群阻碍了建筑间局部气流的运动,造成行人区风速过低无法快速带走建筑散热。这一现象加剧了城市热岛同时也降低了城市的宜居性,尤其是造成了市民在室外活动时的热不舒适。建筑架空设计被证明能够有效放大其周围行人区的风速和湍流强度,但已有研究多关注单栋架空建筑及有无周围建筑对其改善效果的影响,尚缺乏对建筑群中不同架空形式及其对行人区风热环境影响的探讨。此外,现有建筑风环境研究中仅
随着经济与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建筑能耗日益增长,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接近30%,尤其是暖通空调系统对于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过多的需求导致整个社会资源趋于逐年降低状态,降低建筑能耗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研究室外天气变化对分析室内温度及传热的动态影响,提高建筑节能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室外气温、保温方式、围护结构传热参数的影响。实际上,天气阴晴变化特征也会导致外围护结构吸
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可持续性交通出行工具。我国基于地铁站点对城市空间的综合设计与利用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对于今天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来说,如何使得地铁站点与其辐射的周边城市公共空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上海轨道交通近二十年来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地铁网络。通过地铁站点来引导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转变,从而满足城市出行者的活动需求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
散纤维先染色后织造的工艺,从产品方面看,可以获得相同或不同组分多种颜色纤维的混纺纱线,满足客户对颜色、风格等的要求,产品附加值高;从工艺流程看,生产周期短,加工成本低,可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棉纤维经过传统碱精练后,强力损伤较大。粘胶纤维的强力比棉小,湿强只有干强的50%。色纺纱对纤维的可纺性要求较高,即要求在前处理、染色、水洗等过程中,纤维的强力损伤应减小。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本着节约能源资源、
中国古代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明式家具”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中而新”的设计理念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式”的概念逐步孕育并丰富起来,以适应时代变迁下的新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所谓“新”,指的是对当下的关照与契合,“中”则是延续传统与文脉。从这一角度来看,“新中式”的设计理念在整体上呈现出开放而流动的特点。“模件化”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著
本文根据有结网、经编型无结网以及辫编型无结网的编织工艺原理,围绕三种网状织物的结构特性,分别对三种网结的拉伸强度、疲劳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理论研究、仿真研究以及实验研究三个部分。针对三种网结的编织结构特点,研究了三种网结的编织工艺,为了解决对比试验的单一变量问题,设计了编织方案并进行样品编织。根据编织方案,分别构建了三种网结的三维理论模型。通过基圆旋转以及曲面相交的方法
学龄期儿童近视高发,坐姿不良是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对读写姿势等相关视近行为进行干预是预防近视发展的重点之一。本论文从座椅设计出发,通过对坐姿生理因素分析,发现跪式坐姿可以帮助脊柱接近自然直立状态,增大作业坐姿视距。建立了预防近视与座椅设计的联系。采用摄像法、表面肌电信号技术和主观评价方法,首先研究了学龄儿童在普通坐姿和跪式坐姿下的视距和舒适度,验证跪式坐姿对视距控制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对照实验研究了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