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能够有效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当今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其中的激励机制也有了诸多探索和成就;而对于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公务员激励问题的研究实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现行的激励机制不但已经不能有效服务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而且成了阻碍组织行政效率提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绊脚石。“职业倦怠”在基层公务员群体中频发的现象,逐渐将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失灵问题暴露无遗。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既是问题,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基于区县、乡镇基层政府部门处于我国庞大的政治机构组织中级别下层但地位重要的实际情况,激励失灵的情况尤其严重,激励机制的建构更加紧迫。如何有效激励公务员、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是新时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等基本激励理论为出发点,以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以及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从中提取出个体角色冲突、社会期望值与职业性质之间的矛盾、组织氛围淡化以及制度缺位变异四个方面剖析现行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失灵的弊病,比较借鉴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企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先进经验,研究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新途径、新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已有的激励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区县、乡镇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为切入点,立足于基层政府机构的现实,针对现行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注重实证调查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将“职业倦怠”这一不容忽视的现象与基层公务员的激励失灵结合研究,从强化自我激励能力、打造社会激励环境、营造组织激励氛围以及完善激励制度四个层面来探索构建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框架。通过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改进,带动政府部门绩效以及整体公务员队伍能力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