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血小板miRNA表达及其作为潜在储存损伤标志可行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输血治疗的目标是提供安全、合适的血液制品给适合的患者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临床上血小板输注常应用于治疗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的病患,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骨髓衰竭等,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应用血小板治疗须考虑诸多因素,如患者的病情、患者自身的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否有出血或同种免疫等情况。现阶段国际规定血小板体外储存的时间是5天。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RNA,参与调控转录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探索miRNA作为诊断或治疗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无核细胞中也存在miRNA,但miRNA和血小板功能和储存损伤之间研究尚不是很多,本论文研究miRNA表达与血小板相关功能的关系,并探索miRNA是否有潜能作为血小板储存损伤的生物标记。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mi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特异性血小板ADP受体(P2Y12)、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VASP)、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关系。  方法:  检测15例 O型健康男性捐献血小板在22±2℃的储存条件下血小板内miRNA表达谱及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验证血小板聚集有关联的miRNA:miR-223、miR-21-5p、miR-21-3p、miR-155、let-7b-3p、miR-3162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库的日常储存条件下机采血小板内P2Y12、VASP、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血小板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  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储存第5天与第2天相比,有167种miRNA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其中表达量升高的有47种,降低的有120种。储存第8天与第2天相比,表达差异的miRNA有230种,表达量增高的有28种,降低的有202种。通过KEGG数据库对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变化的 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脱粒、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干细胞分化有关。机采血小板在22±2℃的储存条件下,凋亡率不断升高,第2天凋亡率为2.87%,第五天为9.46%,储存至第8天时可达22.01%。筛选与聚集相关 miRNA验证结果表明,miRNA如 miR-21-3p、miR-21-5p、miR-155储存第5天时表达降低(P<0.05),而miR-223、miR-3162、let-7b表达升高(P<0.05)。储存过程中,血小板中的蛋白 VASP磷酸化水平降低,从72.7%降至18.7%,同时也意味着 P2Y12的活化则在血小板储存过程中逐渐增高。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则在机采血小板储存的第2、5、8天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16±0.34%,98.91±0.73%,98.38±0.74%,在储存的过程中表达相对稳定。  结论:  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 miRNA,miRNA表达量随着血小板在血库保存时间延长,呈不同变化趋势。升高的 miRNA数量远比降低的 miRNA少,miRNA表达量降低为主要趋势,这些变化的 miRNA通过影响相应的蛋白水平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miR-223、miR-21、let-7b可能在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路中,通过相关的信使RNA从而调节血小板中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血小板 miRNA的靶基因还与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脱粒、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干细胞分化等相关。miRNA显示了作为血小板储存损伤的的生物学标记的潜能。其中miR-223显示了对P2Y12的调控、对血小板活化通路的影响,且易检测的特征,具有成为首个血小板储存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的潜质。
其他文献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在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中积极的对核心素养理念进行落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开展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小学
韩愈说教师有“解惑”的职责,但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和“成功诱惑”的社会,解惑已经远远不够,家长和教师还应该能够“解忧”与“解惧”。因为任何一个儿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
l 农民——种地;种花种草种粮食,养活饥饿的眼睛和肚子。教师——种梦;种知种梦种思想,养活干渴的心灵和灵魂。教师——种梦;种知种梦种思想,养活干渴的心灵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