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中介素(IM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大鼠房颤(AF)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用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房颤1日组、房颤4日组、房颤7日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房颤组通过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每日一次,建立房颤实验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大鼠和房颤组造模成功大鼠通过心脏取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清cTnT、IMD、hs-CRP和Hcy的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①房颤1日组的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4日组高于1日组(P<0.01),7日组高于4日组(P<0.01),且其水平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②房颤1日组的IM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日组高于1日组(P<0.01),7日组高于4日组(P<0.01),且其水平从第4日开始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③房颤1日组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4日组高于1日组(P<0.01),7日组高于4日组(P<0.01),且其水平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④房颤1日组的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日组高于1日组(P<0.01),7日组高于4日组(P<0.01),且其水平从第4日开始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cTnT、IMD、hs-CRP和Hcy这4个因子均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可以通过检测这4个因子对临床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指导意义,进而可以干预,以减少房颤的发生,为预防和诊治房颤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