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七台河矿区新兴井田65号及68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演化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矿区构造演化特征以及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七台河矿区区域构造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次缝合带吉黑褶皱系,并受吉黑褶皱系由北向南与华北板块再次挤压作用,形成近EW向展布的挤压构造,从而控制着包括七台河矿区在内的黑龙江东部煤田的挤压剪切构造、构造煤分布,主要表现为以近EW向展布为主。近EW向构造以挤压作用为主,控制着煤层高瓦斯赋存并有利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的发生;近SN向构造和NE、NNW向构造以拉张作、裂陷活动有利于瓦斯的大量释放。结合新兴矿井的瓦斯地质资料及现场实测的瓦斯含量及大量瓦斯涌出量数据,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各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构造、构造煤发育有关因素,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综合考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对新兴井田65、68煤层突出区域危险性进行了预测。由于该矿井65、68煤层以前已有突出历史,预测始突深度以上20m以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