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人性化指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顺应人的本质属性,以满足人的信息需求的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媒介对受众使用媒介工具的人性化满足,对受众使用信息的人性化满足,对受众地位的人性化尊重。媒介人性化的核心是媒介对受众的满足。媒介人性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最早的口头语言到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在传播技术的不断变迁中媒介给受众的信息需求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满足,即媒介不断彰显出人性化的趋势,这是传播技术变迁中媒介发展的主流轨迹。正如保罗·莱文森的“补救性媒介”理论和“人性化趋势”演化理论所指出的,新的媒介是对既有媒介缺憾的补偿,以便进一步满足人的需求。当然,媒介的非人性化在传播技术的变迁中也在时刻演绎着,使受众的信息需求总是留下些许遗憾。但不能由此否定传播技术变迁中媒介人性化的趋势,从人类发展历史的总体过程看,技术的进步促进媒介给受众带来的总是利大于弊。媒介人性化趋势居于传播技术变迁历程主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媒介非人性化的一面可以不断消解,决定了只有符合人性需求的媒介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受众的苛刻选择中存活下来。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技术的缺席仍是制约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所以,结合具体的国情和媒介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大力发展传播技术,对技术的过多质疑在我国尚缺乏基本的社会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播技术变迁中媒介非人性化的一面,所以,对于传播技术变迁中的媒介发展还要给予充分地人文关注,使传播技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于媒介对受众需求的人性化满足。本文的结构分为四章。第一章,传播技术与媒介人性化。在对传播技术与媒介人性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介人性化的内容和原则。第二章,彰显人性化——传播技术变迁中媒介发展的主流。具体分析了传播技术变迁中媒介顺应受众的人性需求,给受众需求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性化满足的事实。第三章,非人性化——传播技术变迁中媒介的消极作用。具体分析了媒介对受众的异化。第四章,合理发展传播技术进一步促进媒介人性化。在前三章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态度,指出要充分利用传播技术的进步作用,加强对传播活动的人文关注,使媒介更好地服务于受众人性需求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