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处于地震多发的地震带交界处,存在的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我国有许多重要城市受地震的潜在威胁,特别是临近有潜在活动性风险的断层时,必需要根据断层活动性信息对近断层区的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因此,根据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地震模拟,进而对近断层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性给出参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基于有限断层震源模型,利用离散波数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不同震源参数(包括:滑动角、倾角、破裂速度和破裂点位置)的近断层地震动场;以此为激励,分析了震源参数对近断层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影响;最后,对熊本地震中的某桥梁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模拟合成近断层地震动场。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地震用模拟软件COMPSYN,基于有限断层震源模型,以特定震级条件下的基本震源模型(90°倾角、0°滑动角的走滑断层)为例,模拟得到多种断层距的地面地震动时程;而后,设定倾角、滑动角、断层破裂速度和起始破裂点位置为不同取值参量,得到地表观测点处的地震动时程。为后续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激励模型。(2)建立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选用恰当的材料、单元模型,建立钢筋混凝土梁桥的上部结构、桥墩、支座、桥台等主要构件,进而完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非线性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特性进行分析。(3)震源参数对桥梁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把模拟得到的不同震源参数的近断层地震动场作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地震动输入,通过对桥梁结构墩顶位移、支座滑动位移、墩底内力和墩底弯矩等参数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得到震源参数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建议。(4)根据2016年熊本地震震源特性进行了某桥梁地震反应的案例分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