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不同发病原因中的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 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rinary Microalbumin/increatinin ration,UACR)的变化,评价二者在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心衰住院患者124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年龄46-92(64.85±12.85)岁,平均病程4.49±1.64年。所选患者均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34例;心功能Ⅲ级组34例;心功能Ⅳ级组56例。病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33例,缺血性心肌病28例,扩张型心肌病26例,风湿性心脏病37例。根据病情需要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p-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加服洋地黄类药物。选取健康对照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9-82(63.03±11.66)岁。所有患者行心脏超声、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并用胶乳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酶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Jaffe反应检测尿肌酐水平,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结果1.不同心功能组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增加,且心功能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正常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钠水平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降低,且心功能Ⅳ缴组<Ⅲ级组<Ⅱ级组<正常对照组,除心功能Ⅱ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尿素氮、肌酐、尿酸仅在心功能Ⅳ级组间明显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仅在心功能Ⅳ级组间明显降低,均在正常对照组与Ⅳ级组间、心功能Ⅱ级与Ⅳ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红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Ⅲ级组及Ⅳ级组间、心功能Ⅱ级与Ⅳ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病因:高血压心脏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风湿性心脏病组患者之间,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相比较,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尿素氮、肌酐数值在合并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分别均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2, P<0.01; r=0.426, P<0.01; r=0.495, P<0.01; r=0.269, P<0.01; r=0.244,P<0.01),血红蛋白、血钠与心功能级别呈负相关(r=-0.260, P<0.01; r=-0.496, P<0.01)。结论1.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不同病因中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其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可作为反映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2.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心功能Ⅱ、Ⅲ级组即有明显升高,而尿素氮、肌酐仅在Ⅳ级组中才明显升高,提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是评价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3.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受感染因素的影响,而尿素氮、肌酐与感染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