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族化汞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Ⅱ-Ⅵ族半导体量子点因其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硫族化汞(HgS、HgSe、HgTe)团簇与Ⅱ-Ⅵ族半导体量子点的性质非常接近,由于硫族化汞块体材料是能隙为零或接近零的半金属,用其制成的量子点随尺寸的变化将经历从半金属到半导体的转变,使得这类材料制成的量子点发光器件具有更大的可调谐范围,并覆盖宽带通信的“窗口”频率,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团簇可看作是“裸”的量子点,是研究量子点的基础,同时,团簇本身的性质也是物理学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由于受计算量的限制,第一性原理研究硫族化汞团簇相对较少。因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充分认识硫族化汞团簇的性质是很有意义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在GGA下计算了(HgTe)<,n>(1(1≤n≤13)和(HgSe)<,n>(1≤n≤8)团簇的基态几何结构、结合能、能隙等性质。通过计算分析,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①应用DMOL<3>程序计算分析(HgTe)<,n>(1≤n≤8)团簇,并与CASTEP程序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DMOL<3>程序研究硫族化汞团簇的可行性。 ②(IIgTe)<,n>、(HgS)<,n>和(HgSe)<,n>团簇在1≤n≤6时的基态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键角、键长上有差异。在n≤7时团簇的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在1≤n≤8基础上构造出了(HgS)<,n>(9≤n≤13)的初始结构。 ③硫族化汞团簇的结合能随团簇尺寸的增大,在团簇尺寸较小时(1≤n≤3)变化很快。随团簇的尺寸的增大,结合能起伏变化,出现局域极大值和极小值。(HgTe)<,n>、(HgS)<,n>和(HgSe)<,n>团簇的结合能、能隙随尺寸的变化趋势相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④随团簇尺寸的增大,(HgTe)<,n>(HgS)<,n>和(HgSe)<,n>团簇的结合能、能隙的关系复杂性增加,关联不明显。 关于硫族化汞团簇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的计算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但仍有助于更深入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硫族化汞团簇。
其他文献
当前,最常用的网络安全评价方法是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利用漏洞扫描工具软件来测试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程度等。然而,网络安全涉及计算机、通信、物理、数学、生物、管理、社会等众多
侧向光伏效应能够应用于光电探测领域以及位敏传感器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光电探测器件和位敏传感器等器件通常会因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而引起器件性能退化。本文就主要针对侧向光伏效应在实际应用当中的长时稳定性和紫外侧向光伏效应这两方面重点进行研究。通过选择Ni Se2这一具有金属性的材料,与半导体材料构成肖特基异质结作为对侧向光伏性质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脉冲激光沉积的技术进行薄膜制备,分别通过在两种不
1982年,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问世,使得人类首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但由于其只能用来直接观察和研究导体和半导体样品的表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原子力显微镜(AFM)应运而生。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改进,凭借其纳米量级的精度和不受样品表面导电性限制的优势奠定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表面分析仪器的地位,其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热的兴起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仪器本身的稳定性、图像质量、
本文以光声光热无损检测技术为背景,基于热传导模型的数学解法和相关数学物理反演理论,研究了二维样品表面裂缝对温度场的影响和裂缝的定位,以及双曲型热传导方程的双参数同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