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也意味着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与开发活动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研发投入的多少表现了企业、国家及地区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产出显示了该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未来该主体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主力军,特别是高新技术业企业,近年来,我国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仍然远远不足。研发投入的资金是研发活动的基础,企业从政府或者外部投资者方面获得的资金不足会阻碍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所以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资金来源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改善获取资金支持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我国企业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利用2010年-2014年我国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广义截面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补助、外部融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大小。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研发投入的总体情况,研发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现状,描述总结了研发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微观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影响研发投入行为的相关理论机制,如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稀缺性等,并由此提出了假设,从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两个角度建立了影响研发投入的数学模型。模型以研发投入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选用政府补助、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作为指标;为了增强解释变量的说服力,消除其他因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选择公司规模、产权性质、资本结构、现金流、企业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外部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外部融资的增加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把外部融资分为两类发现,股权融资比债权融资对研发投入的正面影响更突出。同时也建立了外部融资和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获得政府补助增加了企业外部融资的机会。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看,以上研究结果也是合理可理解的。最后,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经营者两方面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决策选择建议,借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带动市场上其他主体的研发创新积极性,最终提高我国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