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动态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是决定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重要细胞器,其形态的改变直接体现了其功能的变化,而动态追踪线粒体的形态变化一直是PCD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线粒体的拟南芥原生体,通过各种死亡诱导剂的处理,结合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软件三维重构和分析,探讨了不同致死剂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死亡诱导剂原卟啉Ⅸ、神经酰胺和伏马菌素处理后,均能有效诱导原生质体发生细胞死亡,并具有典型的PCD特征;同时线粒体肿胀、非正常的聚集到细胞核、叶绿体或细胞质中、以及线粒体运动停滞等现象与细胞死亡有密切的关系。抑制线粒体的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的抑制剂cyclosporin A可部分抑制细胞死亡和线粒体肿胀现象的发生,说明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与线粒体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线粒体形态变化可能参与细胞死亡。
其他文献
目的:已有的研究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增多是促进交感兴奋,进而加重心衰的原因之一。然而该中枢内炎性细
摩擦接触现象在工程实际及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三维摩擦接触问题具有多重非线性性质,使求解变得比较困难,目前有很多种求解摩擦接触问题的方法,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电力市场改革的实施,我国电力行业正在逐步实行市场机制,水电也必将逐步走向市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与“竞价上网”。传统的水电站调度模型已经不适应电力市场的要求。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站如何建立既符合水库调度规律、又符合电网运行规则,同时遵循电力市场交易的新模式,使发电商的发电效益最大化,是一个重要的新研究课题。本文就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站优化运行问题进行重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