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是决定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重要细胞器,其形态的改变直接体现了其功能的变化,而动态追踪线粒体的形态变化一直是PCD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线粒体的拟南芥原生体,通过各种死亡诱导剂的处理,结合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软件三维重构和分析,探讨了不同致死剂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死亡诱导剂原卟啉Ⅸ、神经酰胺和伏马菌素处理后,均能有效诱导原生质体发生细胞死亡,并具有典型的PCD特征;同时线粒体肿胀、非正常的聚集到细胞核、叶绿体或细胞质中、以及线粒体运动停滞等现象与细胞死亡有密切的关系。抑制线粒体的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的抑制剂cyclosporin A可部分抑制细胞死亡和线粒体肿胀现象的发生,说明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与线粒体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线粒体形态变化可能参与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