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组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两个核心要素,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对于解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结构发产生了深刻的演变,作为我国中部的重要城市,在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大背景下,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开展以实证为主的武汉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武汉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了解城市发展动力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组织结构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中建设“宜居城市”和“创业城市”的目标要求。全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在总结武汉市城市空间演变的基础上,从时间角度归纳出武汉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征及动力机制。第四部分从空间角度分圈层研究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布局现状以及扩散趋势,发现居住与就业均出现向郊区扩散的现象。第五部分是就业与居住空间相互作用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这部分首先通过对武汉市2007-2011年就业与居住的人口数据分区、分圈层两个尺度进行异速增长模型模拟,测度在扩散过程中居住和就业人口增长是否同步,进而通过对三个圈层的博内特模型模拟进一步揭示武汉市在郊区化背景下居住与就业空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第六部分归纳武汉市目前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布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减少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结论表明:居住人口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心集中、近郊组团、远郊分散的布局形态。并且处于郊区化的过程中,形成中心填充外围扩散的态势。就业人口形成了从老城区向外围新城区、远城区递减的趋势。在居住和就业扩散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新城区成为就业和居住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存在着居住和就业双向引导的因果关系。根据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的关系,总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从改善交通状况、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缓解城市郊区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抄表系统对通信技术和组网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宽带、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的既定财务目标而进行的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既定的企业管理目标服务的。有效的财务管理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高切削效率和高表面加工质量为主要特征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一直受到发达工业国家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淬硬钢还是采用传
2003年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认为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的“第三次土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的不仅仅是林业产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在大众化进程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分析这种变革,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适切高等
绵羊季节产羔导致母羊利用率低下,这是现代绵羊高效养殖的一个瓶颈。国内外研究表明绵羊产羔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力相对较低。运用常规的育种技术来进行改良,周
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行关系重大,不仅严重影响承包商的信誉,也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的经济效益。那么,建设单位应该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呢?请看本文。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借鉴“用户画像”的思想,提出了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的概念,围绕人类动力学研
随着无线数据的迅猛增长和无线终端数量的快速增加,现有的网络架构和接入点(AP)选择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传统网络架构的限制,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上改进也
<正>2010年下学期开始,湖南省浏阳市第八中学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以生为本、以疑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三四三"高效课堂。经过三年多的广泛学习、深入调研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