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字幕翻译规范探究——《傲慢与偏见》字幕翻译的历时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规范翻译理论及历时性的研究方法对由同部小说改编的两个版本电影字幕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时期控制字幕翻译行为的规范。作为翻译的一种,字幕翻译属于翻译领域中较新的研究分支,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力和电影作为了解异国文化一个重要的途径,字幕翻译成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但理论界对其关注不够,使得对该领域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尤其是国内,因此对字幕翻译研究的数量和深度有待增加和深入。 规范理论顺应了最新的翻译理论发展趋势,该理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着手,不再局限在传统语言学的范围内研究语言对等,使翻译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同时,把翻译当成一种社会行为,强调翻译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对翻译的影响作用。电影字幕这一文化载体,要对其规范进行研究必定要置身于整个社会历史大环境下。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1940年和2005年两个电影版本的字幕翻译的形式规律(formal regularities)、语言规律(1inguistic reguladties)和非语言类规律(non-linguistic regularities).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将对比结果置于目的语翻译的两种社会文化环境中,从而得出控制两个时期字幕翻译的规范,并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字幕翻译规范对交际所产生的效果。1940年版电影的中文字幕(文中为Version 1940)翻译于198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对翻译的研究较少,文艺作品还大都针对教育层次高的人群,所以当时的翻译规范是重视并忠实于原文,注重译本的可接受性以及措辞的修饰。2005年版电影中文字幕(文中为Version 2005)同年翻译,人们处在信息时代,同外界接触频繁,信息接受量大。同时文艺作品不再局限于教育层次高的人群,而是面向普通大众,因此该时期翻译规范是译本的可读性,信息性以及语言的自然通顺。 对两个字幕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首先可以得出规范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和意义,并有效解释了字幕翻译中的现象,从而推出字幕翻译也是受规范控制的活动;其次,证实了同其他翻译规范类似,字幕规范也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的字幕翻译规范各不相同;再次,字幕翻译规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字幕规范的研究需要将其置于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考虑,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环境,不能只考虑语言文本的对等;最后,作为一种社会交际手段,字幕规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交际效果是不同的。将规范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拓宽了该理论的实际应用范围,为这一日趋发展的新翻译种类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着眼点,同时对于翻译教学及今后在该领域的翻译实践活动也起到了启发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了翻译界对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的研究成果,试从生理学、认知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在借鉴限向理论、交股模型、心理模型等相关理论的同时,对同传中的预测进行了
礼貌用语是语言使用者用来表示礼貌的固定表达,具有熟语性、民族性、社会象征性等特点。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刻差异,汉英礼貌用语也存在着千差万别。这种文化差异常常导致跨文化
1990年出版的《占有:一部罗曼史》为英国当代女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安.苏.拜厄特夺得了当年的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这样一部副标题为罗曼史的作品,其涵义实际远远超出普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