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人类最为强烈的经营活动之一,可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微生物组成、土壤质量等的显著变化。近150年来,地处我国亚热带森林天然覆盖率正逐年下降,毛竹林和杉木林等其它人工林相对增加。亚热带天然林转变为毛竹等人工林后,群落结构由多层、多种变为单层、单优,林内不仅水热条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碳和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发生变化。硅作为一种有益元素,对植物有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年来,酸雨的加重以及酸性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施用导致了土壤铝释放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硅元素在缓解铝毒方面起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硅铝在土壤中的形态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择了临安玲珑山五种典型森林类型(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雷竹林、毛竹林)以及发育于五种不同岩性类型(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凝灰岩、页岩)的毛竹林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土样,运用逐级化学提取技术,探讨不同林分类型与不同岩性土壤硅、铝形态及植物有效性变化,以便为土壤硅、铝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同一岩性条件下发育的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iO2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变化范围在618.3 g kg-1~707.8 g kg-1;而发育于5种不同岩性类型土壤SiO2含量相差很大,玄武岩最低仅有286.0 g kg-1,凝灰岩最高却高达878.5 g kg-1。
(2)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土壤可提取态的硅主要以无定形硅(70.53%~94.12%,平均85.03%)为主,铁锰(氢)氧化物结合态硅(2.87%~12.54%,平均7.18%)和有机结合态硅(1.58%~10.84%,平均5.00%)次之,有效硅(0.62%~7.52%,平均2.79%)最少。5种不同岩性类型土壤中主要可提取态的硅形态同样以无定形硅(77.31%~94.16%,平均88.92%)为主,铁锰(氢)氧化物结合态硅(3.60%~11.43%,平均6.15%),有机结合态硅(1.54%~7.58%,平均3.36%)要低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硅的所占比例,有效硅(0.70%~3.67%,平均1.57%)在不同岩性类型土壤中差异性很大,页岩土壤有效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岩性类型土壤。
(3)不同的森林类型中,雷竹和毛竹的无定形硅含量显著高于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板栗林。有效态硅库的量仅占无定形硅库量的小部分,而且主要取决于无定形硅含量。添加有机物覆盖物最多的雷竹林土壤中无定形硅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林种。雷竹生长过程中易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有效态硅导致雷竹林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不高。
(5)5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可提取态的铝主要以无定形铝(41.66%~60.37%,平均为53.83%)为主,在毛竹林中所占比例最高(60.37%),板栗林中所占比例较低(41.66%)。5种不同岩性类型土壤中同样以无定形铝(55.94%~65.26%,平均为60.12%)为主。有机结合态铝作为活性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所占比例(12.88%~16.94%,平均为14.40%)差异较显著。
(6)添加覆盖有机物的雷竹林土壤中无定形硅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林种,而且覆盖物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铝所占的比例,添加覆盖物的雷竹林有机结合态铝所占的比例为20.6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土壤有机结合态铝所占比例。有机结合态铝的增加降低了铝对植物的毒害。因此,添加覆盖物不但可以解决土壤中硅缺乏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缓解土壤铝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