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后讽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广泛地于其他学科结合。语言学理论用于文学分析就是发展成果之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不仅能用于分析现实语言,也能用于分析文学作品里的语言。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简·奥斯丁《诺桑觉寺》中的反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文学反讽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该特点决定了我们可把反讽看做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因为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字面用意”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文学反讽也有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行为。我们分析的重点在于文学反讽的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行为。一方面,文学反讽的以言行事行为使作者借助反讽传达自己的深层意图,思想,信念等,并渗透作品的主题。另一方面,其以言成事行为使读者就像日常对话的听话者一样,对作品中的反讽进行分析,最终领略其真正含义,从而对作家所揭示的现象进行思考,领会作家思想,这些体会可能作用于读者身上,从而逐渐改变社会。分析《诺桑觉寺》中的反讽不仅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看到反讽在塑造人物形象,传达作者思想方面的作用,还能领略作品教育读者,改造社会的力量。   本文一共有四章:   第一章是总体介绍。首先简要介绍了简·奥斯丁和她的作品,接下来是对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反讽研究的文献综述,然后阐述了本文的意义。   第二章是背景理论介绍。首先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的三种言语行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接下来介绍了反讽的概念和种类,最后分析了反讽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阐释了反讽作为特殊的间接言语行为,也有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三种言语行为。   第三章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对《诺桑觉寺》的情景反讽,言语反讽和戏剧反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揭示了反讽在突出作品主题,在刻画人物,传达作者思想和教育读者方面的作用。   第四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其他文献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无论从物质角度还是精神层面,都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交流设备和渠道帮助人们更简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并且信息本身不再限制于语
名词化通常由其它词类转化而来,最常见的一类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汉语名词化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标记的语言,这类研究上产生了很多的观点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