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免耕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本文从稻田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抛栽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稻田耕作方式对抛秧稻分蘖特性的影响、稻田耕作和稻草还田方式对立苗期抛秧稻根系生长与立苗的影响、连续免耕对稻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稻田耕作方式对抛栽水稻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 1 稻田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抛栽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无论常耕或免耕,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叶面积的扩展。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穗前干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回交、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到籼稻品种9311中,构建一套以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日本晴的重叠导入系。目的在于利用重叠导入系,研究导入片段的导入效应,发掘有利基因,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QTL提供特殊基础材料,并将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导入系直接应用于育种生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
本研究以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再生的WD1为材料,以XJ2和GWR为对照,对其抗寒性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低温胁迫前后幼苗和再生芽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及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电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