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lon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推动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交通需求越来越高,出行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当下,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不够完善,各种交通方式相互竞争,私家车数量剧增,交通拥堵严重。同时伴随有尾气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停车难等问题。因此,鉴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交效率低等各种问题,协调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支线的交通发展模式: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避免竞争,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面广。本文主要介绍协调的三个关键技术:站点协调、线网协调和运营协调。然后重点从线网方面,研究分析接运公交的设计,构建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解。  (1)基本理论概述。首先分析对比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交通特性,以各自的交通特性对两种交通方式进行功能定位。其次,讨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内涵和特性。最后,对比分析两种交通方式的客流规律,以及影响乘客出行选择的内、外因素。  (2)协调关键技术。首先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内、外因素。然后,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关键技术:站点协调、线网协调、运营协调。站点协调,主要讨论了换乘枢纽分类、换乘布局模式和站点选址;线网协调,主要分析了轨道交通吸引范围、线网协调流程和线路调整;运营协调,则主要研究了运营协调的原理和运能匹配。  (3)接运公交设计。从线网协调方面研究接运公交网络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接运公交站点、首末站点的选取。其次,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社会出行时间最小、公交企业效益最大、接运线路最少。最后,分析比较主要的五种现代优化算法,并选择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对遗传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4)实例分析。首先分析西安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发展状况,并调整有问题的公交线路。最后,以通化门和康复路两个轨道交通站,以及影响范围内的12个公交站点为实例,分析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ERP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在ERP实施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虽然会获得极大的提高,但是随之也会给企业内控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与挑战.因此,对
从头计算解含时薛定谔方程(Time-dependent Schr?dinger Equation,TDSE)和强场近似方法(Strong-field approximation,SFA)在强场物理领域中是被广泛使用的理论工具,被运用于研究
铁路是国家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近年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以及地球活动等自然灾害事故的突然发生,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运营管理部门特别关注的。同时,在铁路突
微纳米技术及微光机电系统(Micro-Opt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OEMS)代表着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微驱动机构作为MOEMS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微驱动技术——光热微驱动技术,设计了多种光热微驱动机构,并采用LIGA(Lithographe Galvanoformung Abformtechnik,德文,可翻译为:同步辐
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齿轮箱安装方式影响着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进而影响着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传统车辆运行速度低,齿轮箱吊挂方式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但
与传统光纤相比光子晶体光纤具有诸多的优良特性,尤其是利用填充方式将新型功能材料与光子晶体光纤结合的手段,更是扩展了它在传感领域的应用范围。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继承了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