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和农民工信息分化问题的对比研究——基于长沙市下岗工人和农民工调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社会里,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事实,信息分化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下岗工人和农民工信息分化问题的对比研究”为题,通过对长沙市100名下岗工人和100名农民工以及职业中介所的调查,来论证下岗工人与农民工之间在信息识别能力、信息获取方式、信息消费等方面存在的信息分化,并从信息分配、信息主体能力、信息环境、家庭信息条件、信息意识和信息态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提出下岗工人在信息方面要优于农民工,并进一步讨论了他们之间的社会分层、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并且从信息方面对“民工荒”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讨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由于在信息分配、信息主体能力、信息环境、家庭信息条件、信息意识和信息态度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下岗工人和农民工之间存在信息分化问题,并且下岗工人在信息方面要优于农民工。依据这个结论,本文从信息角度通过讨论了陆学艺教授十大阶层理论中最后两个阶层的划分顺序,认为这种信息状况的不平等影响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层次,下岗工人的社会层次应高于农民工,更高于农民。本文也从信息的角度对目前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别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信息分化。此外,本文还对“民工荒”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民工荒”具有相对性,是一个矛盾体,而新农村建设则是解决“民工荒”问题和农民群体信息素质低下的最好途径。 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一是可以为相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能为城乡差距问题研究和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以及两大弱势群体问题研究提供具体的实证材料;三是能为我国特别是长沙市缩小城乡差距和信息分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乡土社会中的权威模式及其变迁一直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生活的乡村,由于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这一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与工业用地大规模扩展,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为了安置失地农民,动迁社区大量涌现,城市的文化、
  本研究就是从地位获得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社会转型期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择业观念三个主要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湖南、湖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资料。以生活质量、需求层次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农村居民主体主观的角度出发,考察和研究目前萧山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