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旧式教育已经很难培养出能够应对时局的人才,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被迫在1901到1911十年间实行了被称为“清末新政”的改革。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在清政府的主导下,特别是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以后,新式教育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清末新政的十年间是山东新式学堂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与各阶层的积极努力密不可分。首先,山东巡抚、提学使是推广新式教育的重要领导者,从袁世凯创办山东大学堂开始,经过周馥、孔祥霖、杨士骧、罗正钧等官员的努力,十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师范学堂、实业学堂等公办的新式学堂,并组织官派留学生赴日本、欧美等国学习,把国内外的先进办学理念推广到山东。其次,由于此时政府鼓励民间办学,由团体或个人出资建立的新式学堂,在清末新政时期得到了扩充和发展,这批学堂极大地弥补了官办学堂数量上的不足,也为新式教育在山东的推广储备了大量师资。最后,近代以来大批传教士以传教为目的来到山东,开办了一些教会学堂。这批教会学堂大部分以西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都为山东各级官员推广新式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过清末十年的努力,山东新式教育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各类新式学堂为民国时期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成就是不能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