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1,25(OH)2D3对软脂酸(PA)诱导胰岛素抵抗(IR)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NO产生及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Akt/eNOS的影响,明确1,25(OH)2D3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1,25(OH)2D3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方法: 1、含不同浓度PA(0.3,0.4,0.5,0.6,0.7,0.8,0.9 mmol/L)的DMEM培养基与HUVECs共同培养18h,并设置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不同浓度PA预孵育HUVECs18h后,加入含胰岛素(终浓度为1×10-9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收集培养液和提取细胞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鉴定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模型。 2、0.6mM PA诱导正常HUVECs18h后,不同浓度的1,25(OH)2D3(0,0.01,0.1,1,10,100nM)干预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1h,提取各组细胞蛋白检测peNOS(Ser1177),pAkt(S473)的相对表达量;0.6mM PA诱导HUVECs18h后,建立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模型,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用1nM1,25(OH)2D3干预HUVECs不同时间(分别为15,30,60,120,240,480s),取细胞上清液用硝酸盐/亚硝酸盐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NO分泌量。 3、0.6mM PA诱导HUVECs18h后,建立IR内皮细胞模型,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用1nM1,25(OH)2D3继续干预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不同时间(0.5h,1h,2h,4h,8h,16h),Trizol法提取细胞mRNA,逆转录为cDNA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ET-1 mRNA和VDRmRNA的水平。 4、0.6mM PA诱导HUVECs18h后,建立IR内皮细胞模型,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用1nM1,25(OH)2D3继续干预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1h,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VDR在各组细胞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1.正常HUVECs为椭圆形或梭形,呈鹅卵石铺路样,生长迅速。PA干预后HUVECs形态不规则,细胞折光度低,细胞内颗粒增多,生长缓慢,贴壁细胞减少。不同浓度的PA培养HUVECs18h后,在PA浓度为0.4-0.8mM时,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PA孵育后,当PA浓度为0.3-0.8mM时PA干预组细胞外葡萄糖消耗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A干预HUVECs18h,浓度为0.6mM时,葡萄糖消耗量最少(0.4210±0.0134 mmol/mg vs1.0923±0.1693 mmol/mg,p<0.01),该状态所对应的药物浓度即为造成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最佳浓度。 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125(OH)2D3(0.01,0.1,1,10,100nM)干预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1h后peNOS,pAkt表达量增加,在1nM时表达量最高,与PA干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0.1173±0.0225 vs0.0682±0.0040,0.9260±0.2770 vs0.4432±0.0046,p<0.05)。 3.NO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A干预组HUVECs NO产量明显减少(0.5065±0.0301μM vs0.7102±0.0438μM,p<0.01)。与PA干预组比较,VD+PA干预组HUVECs NO产生增加,其中在30s和60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0.6mM PA干预内皮细胞后,ET-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52E-04±1.13E-04 vs3.18E-05±9.47E-06,p<0.05)。与PA干预组比较,VD+PA干预组ET-1 mRNA的水平明显降低,在0.5h,1h,2h,4h,8h,16h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VDR mRNA的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DR在各组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有表达;与正常组比较,PA干预组VDR表达呈减弱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光密度值1.428±0.027 vs1.632±0.112,p>0.05); VD+PA组与PA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光密度值1.428±0.027 vs1.434±0.112,p>0.05)。 结论: 1,25(OH)2D3可促进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pAkt/peNOS/NO合成,同时降低ET-1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