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性体育场馆的转型问题逐渐受到业内关注。在游泳设施方面,区别于竞技性游泳场馆以满足比赛性的要求为主,公共性游泳场馆更加关注使用者自身的体验感受,并满足多样使用人群的需要。此外,部分竞技性游泳场馆在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因为竞技性标准化设计带来的与日常开放使用的矛盾。性别差异是研究空间公共性的一种有效视角,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外部空间等设计分析中,但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较少。本文以此视角展开对公共性游泳场馆的设计研究。研究从历史溯源与使用对象两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相适应的设计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实践。本文分为上下篇。上篇通过溯源性的理论研究,明晰在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学界对性别差异问题的关注脉络。下篇开展具体的调研与设计,将性别差异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上下篇结合共同构成了本文的分析线索与研究思路。上篇理论篇,以梳理与分析女性主义建筑学的发展历程为主,分为谱系研究和应用视角研究两章。前一章将建筑学的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进行关联研究,将女性主义建筑学的发生纵向划分为教育与执业、居住建筑实践及公共建筑实践等要素,横向以时间段为划分,横纵轴线结合构成本篇研究的框架。后一章在谱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取其背后的思想基础,归纳性别差异在建筑学的实践特征和实践路径。下篇实践篇,分为游泳场馆性别差异要素调查分析和基于性别差异的游泳场馆方案设计两章。前一章通过环境行为学的调查,对南京市3家公共性游泳场馆进行使用后评价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并结合人体工效学的对比研究,分析性别差异对场馆设施利用的影响。后一章结合调研结果,展开对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的方案设计,从规划布局、空间布局、功能平面、设施细部等方面进行空间设计研究,其间运用特征归纳、权重赋值等技术手段推导出符合两性需求的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对公共性游泳场馆的设计研究,希望能够拓展性别差异在设计领域的研究视域,强化游泳场馆设计的人性化关照,并对我国女性主义建筑学的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