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属于地震的高发国家之一,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建筑被破坏,使结构丧失了承载力。传统的抗震则是加大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配筋率、以及提高材料的强度来进行抗震设计,这其实属于“硬抗”的方法。随着各种不规则形式的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种“硬抗”的方式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地震作用效应。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被动的控制技术,它通过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来保护主体结构,使得主体结构保持弹性状态或者为其提供多道抗震防线。金属阻尼器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本身有较好的滞回性能,本文所介绍的金属阻尼器有屈曲约束支撑和金属剪切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构造简单,通过防屈曲构造设计,使普通支撑具有拉压极限力相等的特点,它不仅为主体结构提供较大抗侧刚度,并且具有消能减震的作用;金属剪切阻尼器通过限制金属板的面外屈曲构造设计,使其能够在面内产生金属屈服耗能作用,从而为主结构提供二道抗震防线。随着消能减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实际工程将会采用消能减震的抗震设计思路,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消能减震结构做了明确设计要求。本文第一章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金属消能减震在YJK和ETABS的设计思路,并制定了可行的技术路线。第二章介绍了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对屈曲约束支撑和剪切阻尼器的构造及滞回做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了阻尼器与框架常见的连接方式。第三章以消能减震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双折线模型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消能减震结构常用的分析方式,在弹性状态下一般采用基于线性等效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分析,在弹塑性状态下一般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计算分析。第四章以两个计算案例为支撑分别介绍屈曲约束支撑和金属剪切阻尼在常用设计软件YJK和ETABS中的设计流程,在YJK中进行减震结构的弹性分析,在ETABS中进行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并通过分析设计结果,得到消能减震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在抗震方面的优势。第五章以结构设计的整体指标为基础,阐述了位移型阻尼器的适用范围,在结构抗侧刚度不足或结构出现扭转效应导致位移过大的情况中,使用位移型阻尼器具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