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变异作为意识流技巧的重要手段在《尤利西斯》中得到广泛运用,是该小说独特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有些学者在评析不同译本时指出译者应该保留语言变异,在形式上忠实于原著,使中文读者获得尽可能接近英语读者所获得的感受和体会到原著的独特风格。保留语言变异有助于风格的传译,但文学翻译有不同的功能,翻译活动有不同的目的,预期读者有不同的期望,评析译本的标准是多元化的,因此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将等效原则适用于评析所有译文。由于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如何翻译语言变异及评析不同的译本风格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尤利西斯》萧乾夫妇和金隄两个中译本的语言变异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语言变异的翻译策略,评析两个译本和探求造成不同译文风格的原因。该理论将翻译的目的作为任何翻译行动的最高原则,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两大支柱。目的原则包括目的法则、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而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从属于目的法则。当译文的交际功能与原文的交际功能相同时,对等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当译文的交际功能与原文的交际功能不同时,忠诚原则要求译者解释此种翻译的原因。本文在阐释这两个中文译本的不同风格和对语言变异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之后,分别选取语音变异、书写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词汇变异的翻译实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同一时期的译者的翻译动机、对语言变异不同的翻译观念和预期读者的不同要求将影响翻译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在翻译语言变异时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对译文的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三位译者都遵循着目的原则与忠诚法则,但翻译目的的不同导致萧乾夫妇更注重语内连贯,而金隄更多时候遵循语际连贯。萧乾夫妇的翻译目标是使译文尽可能流畅、口语化,认为意识流写作技巧是作家本人的匠心独运,翻译时不必全盘接受这一技巧,因而将大部分语言变异都译成合乎汉语文法的词语或句子,文笔如行云流水。金隄以译介该书为目标,追求内容与风格的完美,使中文读者获得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所获得的效果。他的译文在忠实原文精神和乔伊斯的创作初衷的前提下保留了大部分语言变异,成功地传译了原文的风格。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在评价译文及风格时,应以译文相对于其翻译目的是否适切为标准。两个译本都适切于各自的翻译目的,因而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