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仕女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发展和完善,到了唐代才正式成为与山水、花鸟并列的独立画科。唐代仕女画是中国人物画的黄金时期,题材上脱离了以往以辅助政治为目的的封建礼教,开始真正关注妇女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表现手法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以张萱、周(日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以细腻的画笔呈现出“丰肥艳丽”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唐丽人”形象,充分体现了雍容华贵的皇家女性风范和唐朝社会蒸蒸日上的天朝气度。
本文主要探讨唐代仕女画造型的独特魅力和这种审美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现存的唐代仕女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的仕女形象体形娇小,还保留一些魏晋南北朝时期“秀骨清像”的特点。盛唐张萱开启了仕女画的新风,一反唐以前以瘦为美,清肌秀骨、飘逸脱俗的样式,仕女形象丰腴健壮,衣着华丽。中晚唐的周(日方)受张萱影响,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肥为美、以贵为美”的唐代仕女画风。
唐代仕女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曲眉丰颊、肌胜于骨”唐朝社会以胖为美。而且唐代的仕女形象都是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枝招展,妆容和配饰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唐代的女性服饰更是让人惊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的封建礼教限制,但唐代女子的着装方式向传统礼教和男权发出了挑战,其暴露的程度一点不亚于现代,而且女子着男装,胡服的形象也出现在仕女画中。
在儒家思想占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所以审美的取向由男性的趣味决定。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这就造就了唐代人高度的民族自信心,而且唐朝的统治阶级拥有少数民族血统,观念也比较开放,这使他们更欣赏健硕的体魄,也放松了对女性的禁锢,所以唐代女性比其他朝代的女性地位要高一些,她们的生活相对自由,敢于追求个性和理想。唐代统治者平等对待汉族和非汉族,非常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唐朝的交通四通八达,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所以很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纷纷涌入中原,使很多具有异族风情的文化传入中原,并且受到唐朝人的喜爱。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中,唐人博采吸收各方文化,在绘画艺术上,西域的“凹凸画法”也得到了唐人的喜爱。
恢宏大气、热烈健雅的唐代仕女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唐代的作品是“焕烂求备”。唐代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为后世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写下了极为灿烂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