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的核磁共振检查及临床检查的对比分析,比较内、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判断半月板与前交叉韧带的愈合是否存在关联,并综合分析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对该类患者预后情况的正确评估。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在2015-01/2016-01间收治的膝关节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及合并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并行重建手术的29例患者,平均年龄31.07±8.18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左膝16例,右膝13例。将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13例患者设为A组,平均年龄30.77±8.09岁,平均病程10.69±5.68天,平均随访时间11.92±0.91月;将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外侧半月板桶柄撕裂的7例患者设为B组,平均年龄34.29±4.18岁,平均病程11.14±4.85天,平均随访时间11.86±0.75月;将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9例患者设为C组,平均年龄29.00±1.87岁,平均病程9.11±6.58天,平均随访时间11.95±0.79月。三组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股薄肌、半腱肌肌腱的单束单隧道等长重建,股骨端使用Arthrex公司的TightRope悬吊系统固定,胫骨端使用强生公司的Intrafix挤压螺钉固定。A、B两组半月板撕裂处切除白区,保留红区后体部及前角使用由外及内的方法缝合、后角使用smith&nephew公司的Fast-Fix缝合器缝合。所有患者术后根据病情进行对应治疗及系统康复,并使用支具固定3月。通过手术前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以及临床表现来比较患者的功能状态、运动情况及关节稳定性,并通过手术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来比较移植肌腱的信号强度、张力、扩大率及骨隧道扩大程度,综合分析其半月板、移植物的愈合情况。 结果:1.术后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愈合情况与MRI愈合情况保持一致,半月板:A组愈合8例(61.54%),B组愈合了5例(71.43%),两组半月板总愈合13例(65.00%);前交叉韧带:A组愈合11例(84.62%),B组愈合6例(85.41%),C组愈合8例(88.89%),三组总的前交叉韧带愈合率达86.21%。2.复查时各组平均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A组(80.54±1.46)、B组(85.00±5.10)、C组(89.78±2.22)两两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高,A组最低。3.术后复查时,出现的并发症有关节僵硬(A组2例),下肢肌肉萎缩(A、B组各1例),未出现半月板和移植肌腱的二次损伤,以及感染、深静脉血栓塞、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4.术后MRI示,移植物灰度值评分为A组72.97±5.90分,B组78.92±2.80分,C组85.67±7.27分,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C组灰度值更接近后交叉韧带的灰度值,A组差异最大;半月板愈合组77.95±5.43分与半月板未愈合组72.98±5.50分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力值评分为A组71.82±5.17分,B组77.92±3.04分,C组87.56±6.85分,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C组张力值评分最高,A、B两组移植物相对C组更为松弛;半月板愈合组76.45±5.55分与半月板未愈合组69.31±4.56分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在移植物扩大率和骨隧道扩大程度上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半月板愈合组与半月板未愈合组在移植物扩大率和骨隧道扩大程度上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1.前交叉韧带断裂与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是一种常见的复合损伤,目前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预后较为理想;2.术后复查时,临床检查与MRI评价前交叉韧带断裂与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愈合率有较高的一致性;3.比较重建术后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修复,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优于内侧;4.半月板愈合为移植肌腱的修复创造了条件,其预后优于半月板未愈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