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磷的释放动态及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中磷(P)的归还和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P循环的重要环节,并深刻影响植物的P养分状况。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凋落物层较为发育并密集分布植物根系和微生物量,所以阐明凋落物中P的释放动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亚高山生态系统的演化动态和固碳潜力。当前凋落物分解的研究多关注其短期分解过程,而缺乏对短期和长期过程的结合;多关注凋落物分解过程本身,而缺乏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与生态系统P循环结合,因而有待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P的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针对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海拔2800 m-3500 m),选取不同海拔高度的四个样点,以海拔梯度代表不同气候特征,以凋落物分层代表凋落物长期分解的不同阶段,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凋落物袋实验和室内凋落物培养实验,利用磷形态分析、酶活性测定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监测了不同海拔高度峨眉冷杉林凋落物中的P归还量,估算了凋落物层P的储量和周转通量,并分析了凋落物中P的短期和长期释放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贡嘎山不同海拔高度峨眉冷杉林凋落物以针叶为主。凋落物层理化性质、碳(C)质量和微生物量计量比未随海拔高度变化发生趋势性改变,但受凋落物分解阶段影响显著。随凋落物分解程度增加,13C和15N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增加,反映凋落物中微生物来源组分增加;凋落物的C质量(以纤维素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比值表示)和酶活性C:P计量比下降;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也呈下降趋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共生真菌取代腐生真菌成为优势功能类群。(2)凋落物层P的储量和周转通量是生态系统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微生物在凋落物层磷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贡嘎山不同海拔高度峨眉冷杉林凋落物中的年归还量介于0.189±0.017 g/m~2至0.389±0.027 g/m~2之间,且在非生长季大于生长季;凋落物层P储量介于8.0±0.5 g/m~2至18.3±3.3 g/m~2之间,周转时间介于20.6年至80.6年之间。凋落物层中,活性态P储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差异显著(2.4±0.1 g/m~2至5.1±0.5 g/m~2),但均明显大于峨眉冷杉林对P的年需求量(0.11 g m-2 yr-1至0.31 g m-2 yr-1),表明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的P养分状况相对充足。凋落物层微生物量P储量介于1.5±0.2 g/m~2至11.0±0.7 g/m~2之间,为植物P储量的12%-85%;凋落物层微生物量P与活性态无机P含量呈正相关,说明其快速周转未导致微生物与植物对P的竞争。(3)野外凋落物袋分解实验和室内培养实验揭示了不同海拔高度和凋落物分解阶段P的净释放速率。基于野外凋落物袋分解实验(30个月)估算的峨眉冷杉针叶中P的半数释放时间为2.1年至3.0年,95%释放时间为10.6年至15.2年,但这一短期实验结果很可能高估了凋落物中P的释放速率。室内凋落物培养实验表明凋落物中P的净释放速率介于0.03 mg kg-1 day-1至2.66 mg kg-1 day-1之间,释放速率在凋落物分解初期(L层和F层)高于后期(H层)。培养过程中微生物量P的减少与P的净释放速率显著相关(R~2=0.34,p<0.001),表明易分解有机碳耗竭导致的微生物量P的减少是培养过程中P净释放的来源。基于本次培养实验,氮(N)和P的净矿化速率无直接耦合关系。(4)温度和凋落物分解阶段是影响凋落物中P净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而磷酸酶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野外条件下凋落物中P的潜在矿化速率。室内培养实验表明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凋落物中P的净释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R~2=0.15,p=0.002),但在野外条件下由于凋落物层含水率、冬季雪被厚度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等样点间差异,凋落物袋实验获得的P净释放速率未表现出显著海拔分异。凋落物C质量与P的净释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2=0.47,p<0.001),而C:P计量比不是影响P净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冗余分析表明,凋落物层P的潜在释放速率(以磷酸酶活性表示)受P形态影响较小,而与凋落物理化性质(总碳、p H)和微生物量关系密切;基于凋落物层微生物功能预测和路径分析,酸性磷酸酶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层的磷酸酶活性,并进而影响P的潜在释放速率。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亚高山生态系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的理解,可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亚高山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和固碳潜力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也有助于合理开展亚高山森林的保护和管理。
其他文献
干旱已成为区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威胁之一,通常表现为长期少雨或无雨状态,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造成诸如农业生产力丧失、水源及泉水损失、新物种及害虫入侵等危害。尼泊尔作为传统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超过75%从事农业活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收入占比高达35%,农业收入在改善农村生计和福利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该国农业生产活动一直遭受着巨大损失。因此,在尼泊尔地区开展干旱及其
目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由他们分化得到的心肌细胞(hi PSC-CMs)为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来源。然而hi PSC-CMs并不成熟,常常展现出幼稚的表型,大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的体外分化方法还没有很好的模拟体内心肌形成的微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献研究报道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体外模拟体内心脏的某些特征,加速心肌成熟。心肌发育环境中存在着复
学位
学位
从猴头菇摇瓶种培养、枝条选择及处理、辅料配制、装袋、窝口、灭菌、接种、发菌管理等方面,介绍用猴头菇液体种接种枝条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枝条菌种技术。
目的肿瘤的化疗疗效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利用凋亡显像可以在活体内实现肿瘤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动态监测,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细胞凋亡早期可以出现特征性的细胞膜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外翻,可作为新的细胞凋亡显像剂结合靶点,小分子多肽耐久霉素(duramycin)可以与PE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本研究以树状大分子包裹金纳米颗粒为载体,偶联靶向多肽duramy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要条件。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取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根据随堂考核专家及学员的课后反馈归纳出不同教学方法在思政教育中的利弊。阐述型教学法应避免说教式内容,而应当增加趣味性,以加深学员的印象。扩展型教学法通过互动可使学员参与感强烈,易形成理性认同。模拟型教学法能使学员沉浸在现实环境中,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般的行为认同。
学位
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石油储备缺口大,能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相比其他储备方式,地下水封洞库具有占地少、安全性高、建设成本低的优点,成为我国石油储备的首选方式。水封安全性是地下洞库成功运营的关键问题,而人工水封作用被视为保证洞库水封安全性的必要手段,有关人工水封作用下的安全性评价是地下水封洞库研究的热点。水封作用是通过天然水封和人工水封(水幕系统)的协同作
基于项目学习的活动式假期作业应渗透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基于项目学习的活动式假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着重说明活动式假期作业实施的三个原则、五个环节及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