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奢侈品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奢侈品”是指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且具备一定“稀缺性”的消费品。在中国古代,珠、玉一直以来都被上层权贵视为奢侈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传说见诸文献记载。汉代时,珠、玉不仅是贵族竞相收藏、赏玩的奢侈品,还逐渐成为社会上财富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珠、玉仍是被上层权贵竞相收藏、赏玩的奢侈品。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关于“珠”的称谓有“珍珠”“真珠”和“明珠”等,其含义包括现代意义上的珍珠(珍珠贝分泌的有机宝石),以及矿石珠、料珠等。珍珠的采捕和利用,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秦汉时,有关采捕、饰用珍珠的记载逐渐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主要通过本土采捕和域外输入两大途径获取珍珠。前者主要包括两广沿岸海水珍珠的采捕和内陆珍珠的采集;后者则包括南海舶来、西域贸易和东北亚各政权朝贡等。这一时期,珍珠常被作为财富的象征和社会等级的标识。此外,珍珠还受到宗教信徒的追捧,道教将其视为可供服食的“仙药”,佛教则视珍珠为“七宝”之一,用来供养舍利瘗藏,装饰佛像和寺庙。玉石在我国开发和使用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中尤以软玉最为常见。先秦两汉时,软玉主要被用于制造礼器、随葬品、装饰品以及实用器皿。魏晋南北朝时期,玉石的用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世俗生活领域,葬玉、礼玉所占的比重降低,装饰玉所占的比重增加。在宗教生活领域,道教除将玉作为“仙药”服食外,还以玉石制造法器;佛教则以玉石雕刻佛像,或制造器皿盛放舍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魏晋南北朝丧葬习俗的变化,儒家礼教的衰落,佛、道二教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南北各政权玉石来源变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珠、玉等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士族官僚阶层的旺盛需求,客观上促进了中外交通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但也造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畸形和下层的贫困化。
其他文献
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拥有不同的形象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生产方式下,不同民族的动物形象有较大的差别。俄语和汉语也是一样。在神话故事和风俗宗教中往往都会出现不同的动物形象。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海陆位置地理差异不同以及宗教信仰,传统习惯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的人民往往根据同一动物有不同的形象认识。谚语作为一种根据生产生活经验和宗教信仰总结出的通俗而简短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通过研究不同动物的俄罗斯
数字图像在获取、传输、存储以及压缩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失真,如模糊、JPEG压缩和高斯白噪声等,这些失真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图像质量评价已成为图像处理的重要研究方
在日常物业服务当中,经常听到服务人员反映这样一些情况:"我们把开关给修好了,客户怎么还投诉"、"原来这个客户很配合我们工作的,现在是
期刊
厦门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是厦门市十大国企之一的厦门国贸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国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公司是中国物
主要介绍了异步电机的节能技术,对离心连接方式、变频调速起动方式、降压起动方式、固态起动器起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异步电动机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节能控制抗干扰
采用离子交换水解法制备出粒径小(20nm)、颗粒均匀的纳米TiO2粉末.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TiCl4溶液中的氯离子得到了TiO2溶胶,然后经过干燥、煅烧可得到纳米级的TiO2粉末.实验结
2007年10月30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姜万荣、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秘书长陈伟在中国政府网.通过在线访谈栏目,就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及贯彻落实情况与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