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NARC效应可以简单概括为被试左手对小数的反应比右手快,右手对大数的反应比左手快,SNARC效应反映了人类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空间表征方式。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先后证实了在阿拉伯数字、正数和负数等数字加工的过程中都存在SNARC效应,同时也有研究者在一些具有“顺序性”的非数字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也发现SNARC效应,即SNARC效应并非仅仅对数字的空间表征,顺序信息的空间表征也会产生SNARC效应。在诸多顺序信息的类SNARC效应有关的研究中,大多数实验都是将英文字母作为实验材料的,并且各个实验都证实类SNARC效应的存在。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较少有研究者将整体的英文单词作为实验刺激,来研究字母的类SNARC效应是否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Dehaene的实验范式,将7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的作为实验刺激,要求被试在注意整体英文单词的条件下,判断呈现的整体英文单词的尾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是位于字母“N”之前还是字母“N”之后,从而研究英文单词尾字母的类SNARC效应及距离效应。同时,本研究使用ERP技术研究不同使用频率的实验刺激在加工过程中所引起的脑区的激活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如下:(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都证实了被试在英文单词尾字母的加工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类SNARC效应。(2)SNARC效应大小和使用频率存在相关,使用频率越低,类SNARC效应越显著。(3)实验三的实验结果说明被试在对英文单词的尾字母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距离效应。(4)ERP数据结果显示,被试在对英文单词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实验刺激与脑区之间产生交互作用都出现于知觉加工的早期(100-200ms)。在晚期的知觉加工中(200-700ms)之间,实验刺激与脑区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5)ERP数据结果显示,被试在三个实验中100-150ms、250-300ms、400-700ms三个时段脑区激活程度相似,说明不同类型的英文单词在加工过程中所激活的脑区具有相似性。(6)在以不同类型的英文单词为材料的实验任务中,大脑右半球的激活程度高于左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