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不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自然延伸,中国历史上没有现成的、完备的模式,借鉴外国高等教育模式以及模式的频繁转换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突出特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经历了学习泰西—仿效日本—借鉴美国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融入中国传统教育并逐步建立新的高等教育模式的过程。每一次模式的抉择和转换都深深地打上了时局复杂多变的烙印。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演变体现在办学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可以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演变历程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1862 -1904年为学习泰西高等教育模式阶段,高等教育由政府举办,没有明确的结构层次;以培养西文、西艺为主的专才为目标;设置简单的中学和西学课程。1904 -1922年为仿效日本高等教育模式阶段,以公立大学为主,高等教育结构具有时序性,实行三级制;以培养近代工商业、科学技术发展和政治变革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封建伦理课程与近代科学课程相结合,课程体系庞杂,课程设置标准全国统一。1922 -1949年为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模式阶段,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并举,高等教育结构较简明,实行二级制;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取消封建伦理课程,以近代科学课程为主,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经历了无意识的泛化——单一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努力的演变历程,模式的演变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总结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演变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演变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是:发展高等教育应坚持独立自主创新与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坚持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高等教育改革应保持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