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同步脱氮除磷功能调控及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和磷是水体中最受关注的两种污染物,过量的氮和磷排入水体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开发高效的环境功能材料同步去除水体中氮和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同步去除水体中氨氮和磷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为目标,结合沸石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性,研究了氢氧化钠改造-氧化镧调控沸石(Z-Na-La)和沸石-纳米零价铁镍复合材料(Z-Fe/Ni)的制备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调控沸石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规律,深入研究了沸石调控和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得出了 Z-Na-La的最佳调控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0 mol/L,LaCl3溶液 pHI0,LaCl3浓度 0.4%,焙烧温度 200℃。SEM-EDS、FTIR 和 XPS 表征发现,Na+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沸石骨架,La3+则是通过与Ca2+交换和表面共沉淀的方式进入沸石孔道或负载于表面。酸性环境有利于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二者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2%和98%。共存Na+、K+抑制氨氮吸附,而Ca2+、Mg2+影响较小;Cr、SO42-和N03-几乎不影响磷酸盐去除,而HCO3-起抑制作用。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可更好地描述Z-Na-La吸附氨氮和磷酸盐特征,二者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1.5和17.2 mg/g,优于大部分同步去除二者的材料。氨氮和磷酸盐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为颗粒内扩散,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ICP-MS、FTIR、Zeta和XPS测试结果表明,氨氮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磷酸盐的主要去除机理则为内层络合作用。研究获得了 Z-Fe/Ni最佳制备条件为无水乙醇浓度70%、Fe与沸石负载比1:4、Fe3+与BH4-摩尔比1:5、Ni负载量1.0%。T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均匀分散于沸石表面,其颗粒尺寸均小于25nm;XRD、FTIR、XPS和Zeta测试结果发现,沸石载体可提高纳米零价铁镍(Nano-Fe/Ni)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在相同溶液初始pH条件下,Z-Fe/Ni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效果优于Nano-Fe/Ni,且其对溶液pH的依赖程度低于Nano-Fe/Ni;共存HCO3-、SO42-和HA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去除有抑制作用,而Cl-具有促进作用。硝酸盐可促进Z-Fe/Ni去除磷酸盐,而磷酸盐对硝酸盐的去除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得出了 Z-Fe/Ni与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反应路径。SEM-EDS、XRD、FTIR和XPS结果表明,Z-Fe/Ni去除硝酸盐为催化还原作用,磷酸盐则主要通过化学沉淀和络合作用去除。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环境功能矿物材料的调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纳米零价铁与载体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线性离散系统的执行器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应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进行系统状态和故障同步估计的基础上,通过故障信息和状态估计进行状态
<正>秦汉是我国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形成时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倍受中外史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秦汉史》等一系列断代著作的编纂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微信"党员圈"为平台的微教育模式日益成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这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模
会议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颈内动脉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