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中较为常见的分层次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是满足了这一报告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依据学习者的学业水平情况划分层次,进行教学,忽略了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变化,反而容易挫伤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业成绩表现并不突出的学习者。因此,研究在分层次教学背景下,不同层次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完整了解分层次教学,从而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本研究使用自制《初二年级学生外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对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初二年级94名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调查,分析在目前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外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变化情况。通过对跟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分层次教学背景下:1.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2.高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逐渐稳步提高;中等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变化不明显;低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根据以上发现,本研究认为作为现实情况存在的分层次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根据学业成绩对学生层次进行“一刀切”的划分,单纯进行区分目标和任务的教学,而需要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别是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变化。在影响自我效能感发展变化的5个维度中,找到相对应的突破口进行实时合理的心理疏导。教师,学生,家长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积极鼓励学习者,在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之后实时跟踪,如果学习者能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如果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同时协助学生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当学会向身边同伴的榜样学习,积极学习其他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家长也应当做学习者的引路人,积极鼓励和认可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帮助和鼓励孩子。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积极配合,将三方的合力发挥到最大化,多给予学习者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外语学习。